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

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PFPS)也稱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髕骨軟化症,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引起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病機制與髕骨周圍肌力不均衡,導致膝關節屈伸時髕骨運行軌跡不良有關。

此外,髕股關節應力增大、勞損及外傷,股四頭肌彈性減退,髕骨活動度受限,髕骨外側支持帶攣縮等均是重要致病因素。患者大多主訴髕后或髕周疼痛,疼痛在膝關節屈曲時明顯,且運動型患者較多見。

解剖與生物力學

髕股關節由髕骨和股骨髁組成,其中髕骨作為槓桿,起增加髕股關節、股四頭肌和髕腱瞬間力臂的作用。研究發現,膝關節屈曲20°時髕骨開始與股骨髁接觸,隨著屈曲角度的增大,接觸愈加密切,膝關節屈曲90°時接觸面積達到最大。

髕股關節的穩定因素有動力性和靜力性兩個方面,兩者共同保持髕骨的運行軌跡,即保持髕骨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能在股骨髁間切跡中正確滑行。

Advertisements

動力性穩定因素由股四頭肌肌腱、髕腱、股內側斜肌(VMO)、股外側肌和髂脛束提供,其中股內側斜肌是唯一保持髕骨穩定性的內側肌肉,其作用至關重要。靜力性因素由關節囊、股骨髁、髕骨內外側支持帶和髕股韌帶提供。

任何引起制衡力量不均勻的因素均可影響髕股關節的穩定性,從而使髕股關節軟骨面、髕骨、股四頭肌肌腱和周圍軟組織的受力分配產生偏差。如人在平路行走時,髕骨受力相當於自身體重的1/3~1/2,登樓梯時受力相當於體重的3倍,而下蹲時受力7倍於體重。

髕股關節運動學

伸膝0°位:髕骨位於髁間溝近端,關節面無接觸;

屈膝20°-30°:接觸點為髕骨下極,髕骨大部位於髁間溝外(易於出現慢性髕骨半脫位);

屈膝60°-90°:髕骨完全位於股骨髁間溝內,關節面接觸面積最大;

Advertisements

屈膝135°:接觸點位於髕骨上極,為外側和殘餘關節面。

常見病因

髕股關節壓力增大、勞損、外傷、股四頭肌彈性減退、髕骨活動度受限、髕骨外側支持帶攣縮,以及解剖發育不良等,均為PFPS的重要病因。此外,下肢解剖紊亂(Q角增大、扁平足、距下關節內轉等)是PFPS的潛在原因。

常見臨床表現

臨床上,患者大多主訴膝前疼痛,多為髕后、髕周或髕下疼痛,疼痛間歇發作並進行性加重。

主要臨床表現有患膝僵硬和疼痛,尤以患膝長時間屈曲時明顯,即所謂「電影院膝」。

在髕股關節明顯受力(如上下樓梯、蹲起和跑步)時,疼痛更為顯著。有趣的是,有些患者很難明確定位膝部的疼痛點。部分患者雙側發病,外傷可加重癥狀。

此外,還有患者主訴膝關節「打軟腿」(giving way)。PFPS患者往往伴發患膝屈伸時僵硬,伴有關節內彈響和摩擦感,但關節交鎖較少發生。

評估診斷:

主觀評估:體圖、主要癥狀問診、病史詢問

客觀評估:

1.姿勢觀察:步態、下肢力線、Q角、足弓、股四頭肌形態;

2.主動運動:主動開閉鏈屈伸膝、單腿負重下屈伸膝;

3.被動運動:被動膝關節運動、髕骨運動;

4.肌肉長度和肌力測試;

5.特殊檢查:髕骨研磨試驗(Clarke征)、髕骨主動研磨試驗、髕骨外移試驗、Zohler征、恐懼試驗、抽屜試驗、內外翻應力試驗、麥氏征等;

6.觸診;

7.診斷性治療。

PFPS治療原則

減輕髕股關節面壓力,防止軟骨進一步磨損。

治療方法---開源節流

1.開源:加強肌肉力量使肌肉承受負荷,恢復肌肉軟組織平衡,減輕軟骨受壓;

2.節流:休息、減輕髕股關節壓力、消炎鎮痛、理療等讓軟骨休息和修復。

PFPS康復治療三部曲

一、傳統理療消炎鎮痛

二、改善髕骨移動軌跡(關節鬆動、軟組織平衡、松解粘連、姿勢調整、肌肉激活)

三、運動控制和本體感覺訓練

系統的康復治療方案是PFPS治療的關鍵,大量研究證實物理治療有效。但就每個患者而言,康復治療主要是矯正髕骨的運行軌跡和加強股四頭肌肌力。有些患者雖然股四頭肌肌力良好,但存在肌肉彈性不佳或髕骨外側結構攣縮,可實施肌肉彈性訓練 。

熱愛運動的你,如果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后出現間歇發作並進行性加重的膝前疼痛等相關癥狀,請立即停止運動,並及時到正規康復機構尋找正確的解決辦法和功能鍛煉。

本文轉自:北康康複診療中心

更多康複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康復匯:kangfuhuiy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