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是什麼?認識氣虛,調理氣虛,告別亞健康!

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

氣虛與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五臟功能低下,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

氣虛病涉五臟: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屬於人體精氣的範疇。

人體精氣分別藏於五臟,因而,從氣的來源看,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兩方面。而從氣的生成與臟腑之關係來看,則五臟皆藏精氣,尤以肺脾腎為重要。

氣虛與五臟氣虛:

氣虛是指臟腑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狀態,由此會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但由於氣藏於五臟,通常情況下,氣虛必然與該髒的功能相互聯繫,《素問·方盛衰論》描述了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心氣虛、肝氣虛所致夢境不同的情形。因此,氣虛這一病理學概念應當包括五臟氣虛。

Advertisements

氣虛病證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

1. 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

2. 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周身倦怠乏力。

3. 氣虛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頓,頭昏耳鳴。

4. 氣虛則無力以帥血行,則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

5. 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化,輸布障礙,可凝痰成飲,甚則水邪泛濫而成水腫。

6. 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徵象。

1.肺氣虛

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肺氣虛,則其主宣降、司呼吸、調節水液代謝、抵禦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出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治則:補益肺氣。

2.腎氣虛

腎居腰府,藏精氣,司二陰開合。精氣充五臟而上榮於腦髓。腎氣虧虛,失於榮養,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Advertisements

治則:補腎益氣、補腎固澀、補腎納氣。

3.脾氣虛

脾居中焦,主運化、司升清、統血行。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乏源,症見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治則:健脾益氣、補中益氣、補脾攝血。

4.心氣虛

心主血脈,藏神明。心氣虧虛,不能鼓動血脈,亦不能養神,故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治則:補益心氣。

5.陽(氣)虛

氣虛可見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癥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治則:補陽益氣。

對於氣虛者的飲食宜忌,應兼顧到五臟之虛的宜忌原則。凡氣虛之人,宜吃具有補氣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溫的食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

氣虛體質是小兒常見體質之一,常出現於鼻過敏、氣喘、消化障礙、身材矮小、尿床、容易感冒、肥胖及心臟病等疾患。氣虛患兒,平時應注意飲食。

培養正常飲食習慣,如定食定量、避免吃零食,飯前盡量勿吃過甜、高脂或高鹽食物、飲料,以免過早產生飽脹感而降低食慾。正常的作息及適度戶外運動,都可避免氣虛病況加重。

盡量不常吃冰冷寒涼或未熟食品,如西瓜、香瓜、梨、柚子、椰子、橘子、楊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異果、黃瓜、苦瓜、空心菜、茭白、窩筍、豆芽、紫菜、海帶、西洋菜、豆豉、荸薺、白砂糖、蛤蠣、蚌類,以免影響血液循環。當不可避免時,盡量在白天食用,因為此時外界陽氣旺盛,身體也較有抵抗寒氣入侵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補氣食材有:

粳米、牛肉、雞肉、鰱魚、鱔魚、大棗、櫻桃、葡萄、花生、山藥、燕窩、黃芪。

此外,氣虛者還宜食用糯米、粟米、玉米、青稞、番薯、南瓜、白扁豆、黃豆、牛肚、烏骨雞、鵝肉、兔肉、鵪鶉、青魚、魷魚、章魚、熟菱、海松子、胡蘿蔔、豆腐、豆漿、馬鈴薯、香蕈、草菇、平菇、蜂王漿、紅糖、白木耳、白朮、甘草等。

祝朋友們健康快樂每一天~

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