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散——類方辨析

生脈散首載於《醫學啟源》,是祖國醫學益氣養陰、生津斂汗的優秀古方,由人蔘、麥門冬、五味子三味葯組成。治暑熱汗多、耗氣傷液及久咳肺虛、氣陰兩傷之證。因此方配伍嚴謹、組方巧妙,後世許多治療氣陰不足的有效名方由此衍化而來,應用頗廣。由氣陰而及氣血陰陽,由治肺而延伸為心、腎、脾胃之疾,形成了龐大的生脈散類方系列。歷代文獻所載方劑含生脈散者約百餘首,現擇其精華,分述如下。

  • 源流發展

自金代張潔古提出生脈散的組方、功效以來,後世諸醫家在治療內、外、婦、兒諸科臨床雜證(屬氣陰兩傷者)時,均以此為基礎方,結合病機、病證,靈活加減化裁,形成了諸多良方。此類方劑即生脈散類方,按源流關係,衍化順序排列,大致如下:

金代《蘭室秘藏》之人蔘飲子

Advertisements

明代《傷寒六書》之回陽返本湯、益元湯

《醫學入門》之滋陰養榮湯

《赤水玄珠》之大生脈湯

《證治準繩》之麥門冬湯

《壽世保元》之長生固本方

清代《辨證錄》之靜心湯、攝陽湯

《幼科鐵鏡》之人蔘安神湯

《馮氏錦囊秘錄》之全真一氣湯

《幼幼集成》之人蔘五味子湯

《串雅內編》之元德膏、安寐丹

《雜病源流犀燭》之麥門冬飲子、人蔘麥冬湯、加減鎮心丹、參芪益氣湯、益氣丸、醒心散

《傅青主女科》之養心湯

《不居集》之麥冬飲子

《類證治裁》之生脈補精湯、救脫湯

《拔萃方》之五味黃芪散

《醫醇剩義》之益氣補肺湯,《血證論》之養真湯

從生脈散類方的發展演變看,該類方劑龐雜、凌亂,似互不相關。然詳析方中加減,可見其規律,在組成上均以人蔘、麥冬、五味子三味葯為基礎,組方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各有側重,代有發展,在功效上由益氣養陰延及補血、回陽,主治癥候由肺至心、腎、脾胃。

Advertisements

  • 化裁探微

生脈散類方的形成,乃歷代醫家在以傳統方的基礎上,抓住疾病病因、病機、主證的性質以及兼證、變證,進行加減化裁,以氣、血、陰、陽為綱,以臟腑關係為目,使方隨證變,體現了遣方組葯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現從以下兩個方面論述此類方劑的化裁特點。

  • 氣血陰陽橫向聯繫

生脈散以益氣養陰為基本大法。氣、陰的虛損可有所偏重,氣血互生,氣虛則血化無源,血虧則氣隨血耗,遂有氣血兩虛之證。陰陽互根,必有陰陽互損之證。生脈散類方的化裁圍繞疾病氣血陰陽的病機變化,即有如下四類:補氣為主,養陰為重,補益陰血之味,溫經回陽之品。

第一,在生脈散基礎上加重補陰葯天冬、生地、熟地等,氣陰兼顧側重補陰。

如長生固本方,加天冬、生地、熟地、枸杞子;麥門冬飲子合生地、知母、葛根、栝蔞;人蔘麥冬湯,加枸杞子、茯苓、甘草;大生脈湯,配天冬、生地、枸杞子、當歸、黃柏、牛膝、紅花等;攝陰湯乃生脈散配熟地、白芍、山茱萸等滋陰品。

第二,原方三味加黃芪、白朮、甘草等益氣之品,而成益氣養陰、側重補氣之劑。

五味子湯(《景岳全書》),配黃芪、甘草;加白朮、陳皮、熟附子而名參芪益氣湯;加熟地、芍藥、桔梗則名五味黃芪散。益氣兼養陰,功效均著。

第三,生脈散合當歸、黃芪、白芍等益氣養血之味,而成氣陰雙補兼養血之方。

元德膏,加當歸一味,氣、陰、血兼顧;麥冬飲子,配黃芪、當歸、生地,益氣養陰、補血生津;人蔘飲子更合黃芪、當歸、芍藥、甘草,為生脈散、生脈保元湯、當歸補血湯、芪味丸、芍藥甘草湯之合方,益氣養陰、補血緩急;另有麥冬養榮湯,由麥冬飲子合人蔘飲子,加陳皮、知母組成,益氣養陰補血;滋陰養榮湯則為元德膏合白芍、生地、知母、黃柏、甘草,用治氣血雙虧、陰虛火旺之證。

第四,對於陰衰陽脫者,可於生脈散中加熟附子、乾薑等溫經回陽之品而陰陽互補。

代表方劑有:回陽返本湯,由生脈散合熟附子、乾薑、陳皮、甘草、茶葉而成,益氣養陰,回陽救逆;益元湯,加熟附子、乾薑、艾葉、黃連、知母、甘草、蔥白、生薑、大棗,以治陰盛格陽之戴陽證;救脫湯,增熟附子、黃芪、生地,可氣、陰、陽兼顧而治陰虛陽脫之證。

  • 臟腑縱向聯繫

疾病的辨證論治必須落到臟腑上。生脈散以益氣養陰用於肺、心、腎、脾、胃諸臟疾病而見氣陰兩虛證者,其類方變化多端。

第一類,生脈散立方之初乃養肺之劑,故於方中加入止咳化痰之品,則成主治肺系疾患之類方:

寧肺湯,乃原方合八珍湯,更加阿膠、蘇葉、桑皮、生薑而益氣養陰、補血肅肺、止咳化痰;

人蔘補肺飲,加天冬、薏苡仁、百合、黃芪、甘草,益氣養陰、潤肺止咳;該方去黃芪、甘草加知母、杏仁成家秘潤肺飲,潤燥止咳之功增而無壅補之弊;

益氣補肺湯由家秘潤肺飲去知母、杏仁加阿膠、地骨皮、貝母、茯苓組成,更有滋陰清熱、養血止血之功。

第二類,生脈散益肺養心,方中配補心活血安神之味,成主治心病之類方。

如加減鎮心丹、養心湯、靜心湯、醒心散、安寐丹、人蔘安神湯,皆為益氣養陰、寧心安神之良劑,使氣陰得復、心脈得通、心神得寧。

加減鎮心丹添生地、熟地、天冬、山藥、茯神、遠志,醒心散合生地、石菖蒲、茯神、遠志,皆滋陰清熱,養心安神;

養心湯中加黃芪、川芎、當歸、茯神、遠志、柏子仁、甘草,靜心湯中加白朮、山藥、當歸、芡實、茯神、棗仁、甘草,均集益氣、養陰、活血、寧神諸法於一方;

安寐丹為生脈配酸棗仁、當歸、菖蒲、獲神、甘草,益心氣、養心血、安心神,療心氣虛弱、血不養心之疾;

人蔘安神湯由生脈散合生地、當歸、黃連、棗仁、茯神而成,養氣陰、清餘熱。

第三類,生脈散益肺亦可滋腎,方中配滋腎益精之品,則有補腎之類方。

生脈補精湯(生脈散加熟地、當歸、鹿茸)、全真一氣湯(生脈散合熟地、牛膝、附子、白朮),皆可養陰益氣、補腎強精;

人蔘補肺湯則為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去澤瀉,再加黃芪、當歸、白朮、陳皮、甘草而成,滋腎陰以降虛火、健脾胃以消痰壅。

第四類,生脈散健脾調中、酸甘化陰,其類方用治脾胃諸疾者。

若脾氣虛,樞機不利,氣機阻滯,產生治療脾虛氣滯之方,如加味生脈散(另加陳皮、生薑、大棗)、五味子湯(《證治準繩》上方加杏仁)、益氣丸(生脈散合陳皮、桔梗、甘草),於補氣陰方中合理氣調中之品,而成健中焦、調氣機之良劑。

脾虛氣弱,運化無權,致水濕內停,則有療脾虛夾濕之劑,如人蔘五味子湯;

於生脈散中加茯苓、白朮、甘草、生薑、大棗等健脾滲濕之葯,而成益中氣、滲水濕、利水而不傷陰之劑;

脾陰虛為主而見吐血之證,則有養真湯,生脈散合四君子湯、山藥、黃芪、蓮子、白芍而成,固中氣、養脾陰而吐衄自止。

綜上所述,生脈散類方發展變化雖複雜,總不離其基本藥物(人蔘、麥冬、五味子)、制方大法(益氣養陰)、和主因主證(氣陰兩傷)三個基本因素。化裁則按氣血陰陽、臟腑關係兩條主線加減輔助藥物,涉及的病證均伴隨氣陰兩傷而來。故詳辨生脈散類方的上述特點,不僅對我們靈活準確地運用該類方劑有所幫助,而且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加減用藥。

  • 摘自:《山東中醫學院學報》作者/孫雲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2。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