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未央白楊村」與「唐玄宗梨園」的淵源!

今人都習慣把戲班、劇團稱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把幾代人從事戲曲藝術的家庭稱為「梨園世家」,戲劇界稱為「梨園界」等。說起為何要把「戲曲」成為「梨園」,還要從漢城湖對面的「大小白楊村」說起。

【大白楊西村】

在西安市未央區西二環與北二環交匯處東南方向,梨園路兩側與北二環之間,漢城湖的對面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名叫白楊村,分大白楊東村、大白楊西村和小白楊三村。本村隸屬西安市未央區未央宮街道辦,2010年前後開始拆遷城改。其村名所來,傳說有二:

第一根據《未央文史資料第二輯》載:傳說東周第二十二代天子周顯王姬扁,喜愛射獵,因思西周祖地, 自洛陽西行遊獵至陝。率部來到這裡,時近黃昏,天色突變,雨如瓢潑。 周顯王展轉林中,難辯歸途,忽見遠處有一偌大白楊,隨馳馬而去,得以歸途。後周顯王為念其射獵迷途得救一事,即令部下在此修廟一座,並令卒役若干在此定居,守護廟宇及這棵大白楊樹, 以後形成村莊,定名為大白楊村。

Advertisements

第二根據志書記載,大白楊村建於明永樂年間,是山西大槐樹移民村,以村中廣植楊樹而得名白楊村。清嘉慶《長安縣誌》記載為「大白楊、小白楊、西白楊三村。」清末《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長安縣設18廒,北鄉置三廒,其一為紅廟廒 在縣北一里,全廒居龍首原。龍首原東自咸寧界,迄西入葉馬廒。分為,10坊,統43村,有住戶1361戶,鄉民6894人。廒在紅廟坡。對於本村記載:「大白楊、小白楊兩村,西白楊、土門村,同治年間毀於兵火。

【小白楊村】

大白楊東村位於未央宮街道辦東2里處,朱宏路以西。轄大白楊東村和張家莊兩個自然村,共6個小隊,村民一千多人。張家莊是清末大白楊村張姓人遷住所建,俗稱張庄。大白楊西村在大白楊東村以西,村民兩千左右。小白楊村最小,村民不到一千人。大白楊東西兩村原為一個村,為防匪盜,曾修有土城牆,開東西兩座城門,解放后被拆除。

Advertisements

【梨園舊址碑】

大小白楊村周邊比較怪,周邊有棗園村、桃園村,皆來源於唐朝時期此地是皇城裡面一座大果園。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后、皇戚、貴臣宴飲遊樂的場所。當時唐明皇李隆基對曲藝十分痴迷。當時有一個人在戲曲歌舞上造詣頗高,深的唐明皇寵信,並被唐明皇賜姓為「李」。令其在宮中教人歌舞,此人愛吃梨,讓人遍值梨樹,因而此地得名梨園。到此梨園從一個果園已經變成歌舞戲曲的演練場所。

後來由於唐明皇的大力推崇,西域龜茲人、胡人、等音樂家匯聚於此。梨園的性質又從一個單純的演練場所,變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的綜合性「藝術大學」。唐明皇親自擔任梨園的「崔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開元盛世之中,李龜年(梆子腔創始人)、黃幡綽(二簧創始人)、公孫大娘(舞蹈家)等人都曾在此地獻藝,至此梨園成為戲曲的代名詞,唐明皇也被尊稱為戲曲界的祖師爺。1987年原文化部副部長曹禺題寫碑名「唐代梨園遺址」碑,原立於大白楊村委會門前,現移到在村北北二環路北。

【大白楊東村】

正因為本村先天的戲曲文化,本村的社火藝術極為出名。本村社火以芯子為主,相傳是東周「儺」文化和唐代宮廷音樂,戲曲藝術的延伸。元宵節前後,大白楊東西二村開始斗社火。大白楊東村聯合范家村、馬浮沱組成一方,大白楊西村聯合閣老門、小白楊、李上壕、李下壕組成一方,雙方爭奇鬥豔,熱鬧非凡。

【陶窯】

在大白楊村基建的發掘中,清理出了西漢早期至王莽時期漢墓140餘座、發現唐代陶窯22座,足見此地古時已是商業繁榮之地。本村地處古都沃土,民風淳樸,書香濃厚,人才眾多,既有文墨能臣,更有巾幗烈女。《咸寧長安兩縣續志》22卷《烈女傳》就有本村記載原文如下:李氏,大白楊張大志妻。年二十而寡,翁姑俱古稀,子未周歲,家綦貧。李縫紉佣澣,仰事俯畜,守節四十四年,卒。邑紳為請旌焉。孫復明,縣庠生。

民國時期,劉鎮華鎮嵩軍圍攻西安城,楊虎城、李虎臣獨守孤城,鎮嵩軍在西安南郊小雁塔,東郊韓森寨、北郊大白楊、西郊三橋部署重兵圍城。陝西各路民軍彙集佔領紅廟坡,欲解西安之圍。西安城內守軍李虎臣和楊虎城挑選精銳一千餘人親自指揮,向城北大白楊、城西的潘家村分途突圍,欲和陝西民軍匯合。激戰3日,佔領了大白楊、潘家村等處。終因鎮嵩軍重兵反攻,守軍在慘重犧牲之後,不得不放棄突圍,退回城內。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於2013年3月9日

【巡秦紀】是陝西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不說大事,只言小事,巡遊三秦沃土,紀錄周秦漢唐!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頭條號《巡秦紀》首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