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傳習錄》持志不懈的秘密

立下一個志向容易,但持守這個志向就困難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情緒一上來,賭咒發誓,自己今後要如何如何,但過不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持守自己的志向呢?


持志不懈的秘密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傳習錄》

守持志向如同心痛,一心在疼痛的感覺上,哪裡還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呢?

王陽明認為,一個人守持志向,要像對待自己的心痛一樣,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志向上,什麼無聊的東西都不顧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讓自身的智慧發揮作用。

對於有過心絞痛的人來說,那種心絞痛的感覺是刻骨銘心的,心痛起來,任你多堅強的人都要痛得打滾,既死不了,也活不起,那時你還會想到什麼呢?還有什麼工夫來理會別的事呢?

可以說,許多人之所以碌碌無為,就在於他們做不到「持志如心痛」,精力很容易就被外界的名利、誘惑、毀譽等東西分散了,既想做這,又想做那,結果什麼都做不好。

在學校,許多同學暢談自己的志向和抱負,總是憧憬在畢業后不遠的將來,自己就要干出一番如何如何大的事業來,相信自己一定不會甘於平庸的。

可是等到真畢業了,過了三五年,過了七八年,甚至過了十幾年,他們中間取得成就的人卻少得可憐,大多數人只是平平庸庸地度過了這些年的時光,一點成就也沒取得。曾經的豪情壯志,早已被歲月的塵埃厚厚地遮蓋住了。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我們不能把持住志向,或許,那些志向根本沒有在心中真正樹立過,心中有的只是一種隨便說說的快感,也就是沒有找到真正立志的感覺。

只有堅守住自己的志向,才能摒除世間的種種誘惑,無視前方的重重困難,持之以恆地努力,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

一代儒學大師、「關學」創始人張載的人生經歷,正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

張載年少時,父親就病逝了,全家以數畝薄田維持生計。雖自幼喪父,家境清貧,張載卻很有志氣,自強自立,性格豪邁,尤其喜歡談論研究兵法。

21歲時,張載上書謁見當時大儒范仲淹,就邊境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在邊境上用兵。

范仲淹一見張載,認為他是可造之才,便引導他說:「讀書人自有格物致知、修齊治平的事情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並勸他鑽研《中庸》。

張載聽從了范仲淹的勸告,專心致志地讀了《中庸》后,受益匪淺。後來他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敢於直言,與當時的執政大臣政見不合,他49歲就主動辭去官職,專心講學著書。

回到橫渠之後,張載家雖有幾畝薄田,但收入微薄,只夠維持最低的日常開支。但張載對此卻泰然自若,根本不把外在物質條件的好壞放在心上。他穿著破舊的衣服,每天粗茶淡飯,與眾弟子講學時,經常告誡他們要將外在的禮儀通過實踐內化於心,要弟子「學必如聖人而後已」。

在講學的同時,張載還進行了艱苦的理論創作。他常常一個人坐在一間房裡,閉門苦讀,身邊左右都放滿了書籍,時而俯下身子認真讀書,時而抬起頭來若有所思,有了心得體會則馬上記下來。他思考問題常常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深夜,家人都早已睡著了,他躺在床上腦子中還思考著白天學習過的問題,有時想到妙處,靈感迸發,即使是半夜三更,他也馬上起來,取過蠟燭點燃,把想到的東西寫下。

由於張載學問日高,聲望日隆,有很多青年學子慕名前來拜師求學。有些學生因為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他不但一視同仁地向他們講授學問,還讓他們在自己家裡吃住,同甘共苦。

張載一生歷盡坎坷,生活清貧而絲毫不以為苦,一如既往地鑽研學問,「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他立志做學問,苦讀深思的精神,始終沒有一刻停止,也始終沒有一刻忘記。正是憑著這種努力,他才完成了《正蒙》這部劃時代的儒學著作。

然而,這難免讓人感到困惑,張載這樣不圖名、不圖利地做學問、搞著述,他為的是什麼?

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無論他的學問有多高深,著作寫得有多好,朝廷也不會發政府津貼,出版著作不僅沒有稿酬,還要自己掏錢來印刷流通。

其實,這正是「持志如心痛」的真實寫照。張載曾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他的人生目標。正是這個目標,使得他像得了心痛病一般,時時都忘不了自己的使命。張載和其他大儒能夠忍受清貧的境遇,而專心於學問與事業之中,其動力大概就在這裡。

所以,我們在事業上守持志向,就要有這種如同對待心痛的精神,讓全部的心力與志向融為一體。

在行動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心煩意亂的情緒,很想放棄。這時,一定要堅持住,身體、思想要放鬆,心中要有必勝的信念,要想著一定能夠順利地堅持下去,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結出成功的碩果,千萬不要有「太難了,堅持不住了」的念頭。

在這種看似十分困難的境遇中,如果你能咬緊牙關,突破一次,你就能體驗到一種出自內在的喜悅和成就感,好像進入了一種全新的境界。而且,你的身體和心靈能夠把這個反應模式記下來,下次就會自動用這個經驗去處理同樣的問題。這樣磨鍊一次,你的志向就更堅定一分,久而久之,自然能達到「持志如心痛」的境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