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世光陰半百年

汶上縣第一實驗中學 韋國偉

小時候寫作文常常造假,印象最深的假素材就是幫助年過半百的老人做好事,然後得到老人的表揚誇獎。比如說,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拉著車吃力地爬坡,趕緊把書包一扔,在後面用盡全身力氣推車,車子爬上坡以後,這個老人伸出大拇指誇讚說:「真是毛主席的好孩子。」

那時在孩子的眼裡好像「年過半百」就是徹徹底底的老人了,孰料光陰荏苒,轉眼間自己已經年過半百了。回想過去種種,真有一種「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的感覺。

那時的學校都在村子里,離家很近。早上起來先去學校讀書,待不了多久就回家吃早飯,飯後再去上課,下午從來不學習,或割草或拾糞或跟著生產隊幹活掙工分。開設的課程也少,只有語文和算術兩門課,算術現在已經叫數學了,其他什麼課也沒有。比起現在學習著豐富課程的孩子們,我們這一代人也沒見得傻到哪裡去。反而覺得應該感謝那時單調的課程,讓我們的童年多了一些生活體驗,多了一些別樣的色彩。

Advertisements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魯西南地區非常的貧窮。由於我兄弟姊妹多,又都在上學,工分掙得少,糧食也分的少,每年還要交給生產隊不少的錢。我們一家十口人分得的小麥每年也就是100斤左右,我記得有一年只有80斤,這是我們家一整年的細糧。儘管我爺爺和我父親都吃公家糧,但是工資也只有40元左右,我父親有好多年都是每月35元的工資。爺爺和父親攢下的錢很大部分都買了糧食。

記憶里最深刻的事情,說給現在的孩子們,估計他們怎麼也不能相信的就是:每年五月端午的時候吃一次雞蛋,我們兄弟姐妹每人一個,我把雞蛋放在兜里捨不得吃,最後都碎在了兜里,也要一點一點的吃到肚子里,而我從來沒有見我母親吃過雞蛋。

平日里根本沒見過豬肉,更別說牛肉、羊肉了。日子是貧窮而又略顯蒼白的。不過,憑著孩子的聰明,我們也能時不時的吃點肉。那時農村的孩子都會逮麻雀,逮住以後放在鍋底裡面整個的燒熟吃,非常香。

Advertisements

有時還能搶到肉。那時村子里只要有騎著自行車,車把上拴著紅綢布的人進村,男孩子們別提有多高興了。那是腌豬人的標誌,腌豬的時候,他把割下來小肉球(豬蛋)隨手一扔,孩子們就紛紛去搶,我搶到的時候最多,基本上十之八九。興高采烈地拿回家,讓母親在鍋底下給我烤著吃,當時只感覺到香,腥味一點也感覺不到。我到現在還能保持著曲阜師範大學的十項全能記錄,也許與小時候搶肉吃有關吧。

除此之外,只有每年快過年的時候父親在城裡買回豬下貨,母親就用大鍋煮,煮好給我們兄弟姐妹吃。還清晰地記得有一年母親在我的央求下多給了我一些,結果吃完后在外面著涼了,晚上把吃的肉都吐了出來,我為自己白白浪費的肉心疼不已……

後來我姐姐高中畢業后在供銷社干臨時工,每月有30元的工資全部交給母親,家裡的生活才慢慢有所好轉。但記憶里我上高中之前,基本上沒有吃過白面饅頭,後來上了高中,住校,才幾乎天天能吃上純小麥麵粉的饅頭,感覺很幸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