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抑鬱症患者的重生自述

編者按:

狗狗的療愈,我發現了一種叫狗狗的藥丸,並且完全把它吞了下去。——《狗狗的療愈》

| 狗狗邦克·希爾

01

「突然之間,活著變成了一件困難而沒有意義的事。」

1996年4月6日,朱莉在紐約獨居的地下室公寓里精神崩潰。在此之前,她從沒有想過死,但那一刻她只想死。那一年,朱莉22歲,在紐約的一家出版公司擔任助理編輯,大學畢業剛滿一年小有成就,等待她的本不該是這樣的結局。

她的家庭不算富裕,也不算美滿,她有一個哥哥與她彷彿天生敵對,打她,罵她「蠢貨」「醜八怪」。朱莉身上總有淤青。童年的記憶里,父親永遠在忙工作,母親永遠在侍弄花園,對他們不聞不問。儘管如此,朱莉崩潰時的第一反應還是:

「家,我必須給家裡打電話。」

很久之後,媽媽才告訴朱莉,那一天她一接到電話就徑自走到校長辦公室(她的媽媽是一名高中老師)說:「我得走,家裡有急事。」她跑回家,收拾好一袋子東西,然後開車從哥倫布到俄亥俄又到曼哈頓,不眠不休,開了9個小時。

| 《狗狗的療愈》作者朱莉·巴頓

1996年的美國,人們不經常提起心理疾病,朱莉和她的父母都不懂臨床抑鬱症是什麼。朱莉用「感覺自己像是沒了電的機器人,或是被兩根弦牽著的木偶」來形容這種情緒帶來的變化。

「那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受,縈繞在心頭,掌控了我整個人。」


02

重新回到家,朱莉並沒有變得好起來,在一次自殺未遂后,她開始接受治療。先是心理治療師,然後是精神病醫生,朱莉開始服藥。可是收效甚微。於是,朱莉決定養一隻狗,一隻金毛獵犬。

圖:邦克·希爾,是朱莉的父母養過的第一隻狗的名字,朱莉如此命名是為了紀念父母一起生活的歲月,也為了感激他們陪在她身邊。

1996年6月26日,邦克走進了朱莉的生活。他在朱莉懷裡睡著時,朱莉說自己快哭了。

「我感覺自己像一隻在暴風雨里的風箏被拉回到地面,牽著的線被緊緊繞回捲軸。」

每次朱莉被抑鬱情緒困擾時,邦克都會走過來坐在她的腳上。他臉上滿是好奇,好像在問:「好些了嗎?」他的出現,讓朱莉找到被需要的實感。

| 摟著邦克的朱莉

「我發現了一種狗狗良藥,並且完全把它吞了下去。」

邦克只聆聽,不評判,在與邦克一起的日子裡,黑色的抑鬱鬆開了扼殺朱莉的手。


03

朱莉吞下了叫狗狗的藥丸,這個藥丸在她身上立馬起了效果。這讓人想起《忠犬八公》里的小八,想到《導盲犬小Q》。在那些電影和書里,狗似乎一直是吐著舌頭、微笑著守護者,除了死亡沒有什麼能將他們帶走。可是,邦克沒那麼幸運,不到一歲的時候,邦克被確診說髖關節發育不良,如果不手術的話,就得安樂死。

| 朱莉和邦克

在與邦克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他已經成了邦克的家人,是soulmate。哪怕手術費遠遠超出她的支付能力4000美金,朱莉也沒放棄。邦克陪她走出抑鬱,接納自己,朱莉則給予邦克第二次生命,陪他短暫地過一生。在此之後的10年裡,邦克讓朱莉重新認識了自己,教會她如何愛,如何對愛負責。

2007年,邦克11歲,因癌症告別朱莉。


04

邦克離開后朱莉決定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書,把邦克教給她的分享給更多有同樣遭遇的人。

關於自己:承認自己的恐懼、軟弱和才華有限,才能勇敢做自己。

關於成功:成功是夢想,失敗是權利,偶爾脆弱,沒關係

關於愛:能讓人在失望和絕望中不斷治癒的,除了愛,還是愛。而愛你的人,會在你狼狽時,選擇留下。

關於陪伴:不要感恩苦難,請感謝自己,和那些陪伴你的人。

關於抑鬱 :抑鬱症的痊癒,不是從消極變積極,而是堅持活著。

2016年,朱莉和邦克的故事被媒體大量報道之後,感動無數讀者,榮獲鸚鵡螺圖書獎銀獎,挺近《紐約時報》暢銷榜。作為書的作者亦是編輯的朱莉也因出版這本《狗狗的療愈》成為了美國暢銷書作家。

| 有了邦克的朱莉無所畏懼

書中邦克感知朱莉的難過其實是有理可依的。德國心理學家埃克哈特·托利曾說:「當你愛撫一隻狗,或聽一隻貓的呼嚕聲時,思緒得到了沉澱,隨即而來的,是你柔軟的內心升起一個寧靜的樂園,而這種情感會在你的生活中開起一道大門。」

研究發現,當狗在看著人類時,的確會有一種心領神會的表情。人們總會出於本能去觀察對方的左臉,因為那是我們流露情緒的部位,狗是為數不多能參悟這個秘密的動物。它們也會用這個辦法辨識我們的情緒。

邦克走進朱莉的生活,治癒了朱莉,同時也改寫了她的命運。

| 朱莉含情脈脈地望著邦克

以上就是朱莉和邦克的故事,抑鬱症患者重生自述,一個關於愛與陪伴的真實故事。本文經出版社授權刊載,推薦圖書《狗狗的療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