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味記》川菜兩三事,記得貨郎推著車,滿山喊著麻花饊子豌豆粑

「饊子,麻花,豌豆粑」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在農村者山村一個騎著二八大扛自行車,後面兩個箱子,裡面是饊子,麻花豌豆粑,還有一些棒棒糖,山楂片,小玩具什麼的。在我小時候交通不便利,就出現了這種貨郎,以前的挑著擔子,後來是騎著自行車,再後來是三輪車,現在再也看不見了,交通越來越便利,和農村人口急劇減少,貨郎這個行業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不是壞事,說明時代在進步,但是依然值得我們回味。
​我是樂山人,樂山出茶葉,小時候放假了就會和家人在山上去摘菜,那時候家裡都會給一個編織袋縫製的小包包讓我背上,我覺得麻煩,習慣用手帕(現在沒有人用手帕了,那時候每一個小孩都有手帕,過年時候會給一個新手帕)把手帕的四個角提起來,摘的茶葉放進去,但是小孩子哪有那麼多的耐心,一會兒把狗抱著玩一會兒(農村家庭都養狗,我家一直養四眼狗,就是狗眼睛上面眉毛的地方有白色的點),一會兒去玩石頭,外婆都會說你好好摘,摘完了賣給婆婆,婆婆給你錢,你去買麻花饊子。我聽到以後馬上會起來,認真摘茶葉,一邊摘一邊豎著耳朵聽有沒有「麻花,饊子,豌豆粑」的聲音傳過來,有時候半天沒有就會爬到樹上看遠處有沒有自行車過來,會不會是我最期盼的貨郎。

Advertisements

​等待總是漫長的,往往在我已經失望,摘茶也不想摘的時候,認為今天貨郎不會來了,突然遠遠的傳來「麻花,饊子,豌豆粑,」我立刻把我手上的茶葉給外婆,問她你算一下多少錢,外婆都是笑嘻嘻的給我兩毛,或者五毛錢,說「快點去」,我拿著錢大喊一聲「四爺,走」(四爺是我們家狗的名字,家裡的狗都叫四爺,是四眼的諧音」,然後飛快的朝著聲音傳來的地方跑過去,往往是我跑不過狗。等到了貨郎那裡,上氣不接下氣的把錢給貨郎,然後就看他的車上有什麼,一般車后坐上橫著一根扁擔,一邊一個箱子,一個箱子裡面放著麻花,饊子,豌豆粑這種乾脆的小點心,另外一邊的箱子裡面會有一些棒棒糖,口香糖,吹泡泡,跳跳糖,小發卡,唐僧肉,獅子肉這種辣條製品,還有一些小風車,小喇叭這種小玩具,下一層就是洗髮水,牙膏這些的日用哦,簡直就是移動的小賣部,往往那些糖果和小玩具比麻花那些更能吸引我,我還記得很清楚,一個吹泡泡1毛錢,棒棒糖1毛錢2個,小喇叭1毛錢,我翻翻這個,翻翻那個,這也好玩,那個棒棒糖肯定好吃,可是錢不夠,我抬頭拿著兩個棒棒糖,一個小喇叭問多少錢,然後給錢蹦蹦跳跳的走了,外婆看到我的東西,總是會問給我吃一個好不好,我會戀戀不捨給一個棒棒糖給外婆,外婆笑著說我不吃,你吃吧,婆婆不喜歡吃。我再美滋滋的裝在兜里,捨不得吃,為啥,回去要和村子裡面其他的小孩顯擺一下的。現在想想,真的好懷念啊

Advertisements

這麻花饊子豌豆粑,在中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在古時候,這些統稱「寒具」,指可冷食的乾糧,現在的油炸麻花,饊子這些都算,在周朝的時候,大臣空腹上朝,就在殿前「先進寒具」充饑,再到唐宋,麻油饊子更是當做珍品賞賜大臣。民間在以前,麻花饊子這些因為價格便宜,口感香脆,大家都十分喜愛。在宋朝的蘇東坡為「寒具」寫了一首詩:「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也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形象描述了饊子的形狀和顏色,而在我小時候農村生孩子要用紅糖和饊子泡著喝,補血氣。
​在我小時,麻花兒,撒子,豌豆粑就是家庭的日常休閑食品。四川歷來喜歡吃香脆食品,現在很多地方賣早點依然保持這個特點,早上起來到小店裡面吃碗油茶撒子,油茶端上捏碎的撒子,堆成金燦燦的冒尖,下面是各種調料,一口吃下去香酥的撒子配上油茶的滋潤。口感豐富,能讓人覺得很暖和,又能讓人填飽肚子。實在是早上非常好的早點。手燙了兩個大泡,實在是疼的不行了,今天隨便寫寫就這樣。

​圖片轉載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註明餘味記,我是老驢,請關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