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古長安:走不出的盛唐光環

去年的秋意見涼之際,我和同事李陽借著出差的便利到了西安。雖然時間比較緊張,還是很想貪婪的多走幾個地方,好好感受一下這古都的歷史氛圍。可是面對幾十位帝王的陵墓以及到處的古迹,反倒不知道該去哪裡了。於是只是興之所至,先去比較著名的了。

當天晚上,我和同事李陽去市中心看鐘鼓樓和古城牆的夜景。從北京過來的人,自然對這些明朝的古城牆、古建築不會太過欣賞和震撼。離開鼓樓,就去衚衕里品嘗網友推薦的張記羊肉泡饃。口感還行,就是排隊時間長,然後自己把一塊塊的饃放到羊湯里,泡軟了慢慢的吃。在我看來,來這裡吃飯似乎口感並不是非常的重要,只是感受一下這種體驗模式和氛圍罷了。

兵俑已褪色,溫泉尚餘溫

第二天上午,我們去了咸陽的秦始皇兵馬俑。事實證明,凡成為奇迹的一般都是有實力的,看了肯定不虛此行。秦始皇兵馬俑南倚驪山,北臨渭水,一經發掘對外開放后便轟動世界,被前法國總理希拉克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見其震撼程度。

我跟著參觀的不算擁擠的隊伍,聽著導遊熟練像背課文似的講解,很快就參觀完了三個坑。也許每個參觀者過後都有這樣的感嘆,現代人一再強調出土很多文物技術含量非常之高,甚至現在都無法達到,那麼歷史的發展真得出現了這麼多失傳的技術嗎?同時也感覺到了人的階級成分是很清晰的,戰亂年代,人甚至不如動物活得自由和滋潤。

去華清池參觀是我此行的一個很重要的計劃,親自去感受下古時只有帝王才能體驗的場所。也許這個念頭是受到白居易的《長恨歌》的影響吧,至於蔣介石逃跑的路線和被窩倒不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了。

華清池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和遊覽地,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西周以來歷代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游宴享樂的行官別苑,大興溫泉宮。由此可見,這個地方,不知道有多少達官貴人光臨,但隨著時光的磨礪,都化為烏有而歸於自然。

因為到處都有溫泉的水在流淌,給人一種徜徉在溫泉水鄉的感覺。體驗溫泉的慾望不需撩撥,特別是在這秋風瑟瑟的季節。信步走進了一家商業溫泉度假村,很快就感受到了溫泉的感覺。溫泉在一個四周是房子,中間露天的園林里,曲折蜿蜒的長廊里流淌著熱氣騰騰的溫泉。水質的滑膩,熱度的適應,加上眾多身材窈窕的美女穿著泳衣的戲弄和笑聲,彷彿沐浴沉浸在仙境氤氳之中的超然感覺。

晚上我們繼續在西安市內休閑娛樂,體驗了當地知名的小吃油潑辣子,感覺味道確實獨特,不過也把我辣的潸然淚下。因為勞累,和阿陽又做了個足療,方才休息。計劃第二天去參觀懿德太子墓、法門寺和武則天的墓地,而阿陽還是找借口晃在市內,我知道肯定沒啥好事。這小子長得帥氣,又會哄女孩子開心。

懿德太子:無法拼爹,遭奶奶毒手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該墓地是以帝王陵墓規格興建的墓地。

李重潤是我所知的第一位因為因為談及奶奶亂搞男女關係而被殺害的太子。據說殺害手法十分殘忍,剁其手足,放入桶中以毒藥浸之,然後再亂棍打死。極度窩囊的皇上遇到了篡位狠毒的媽媽,於是出現了慘死的孫子。

懿德太子墓沒有太多皇家墓地的輝煌和大氣,但作為一個沒有登基的太子而言,其墓地也夠奢華的了,也是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雖然墓地只是李顯對其母親霸道殘忍反抗的一點象徵,但老女人已去,實際意義也只是讓自己的窩囊多一點自我安慰罷了。

法門寺:如此奢華為哪般

法門寺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改名「法門寺」,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1987年開始重建后,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在地宮內出土,使得寺廟更加聲名遠播。

相傳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參觀完之後,我始終沒有弄明白,佛祖的手指骨怎麼變得光燦奪目,猶如玉石般呢?而且據導遊講,過一些年科學儀器就會測定,手指骨一直在長大,真有點神了。

看到歷代統治者對法門寺的大規模興建和維護,我內心想到了很多。在歷代都有窮苦百姓食不果腹、戰亂頻仍的社會裡,當權者為了維護統治,竟然如此奢華的興建寺廟場所,人的階級界限如此清晰而命運又如此天壤之別。

無字碑:千年的謎團

乾縣的梁山,遠望就象一新浴之後的少婦披著長發,頭北足南,仰面躺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就是,它因埋葬著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女人而蜚聲中外。乾陵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實際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因為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為了死後能有棲身之所,武則天宣布廢去自己的帝號,請求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將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於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應了母親的這個請求。所以在禮制上乾陵仍然屬於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

唐高宗的金字「述聖紀」碑,它是女皇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紀念碑,碑高6.30米,寬1.86米。碑文約5600餘字,武則天親自撰文,中宗李顯書丹,筆畫初刻填以金屑,現今個別字的金跡尚在。

東側一通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碑身用一塊完整的巨石製作,上雕有八條互相纏繞的螭龍,左右兩側各四條。整個無字碑高大雄渾,雕刻精美,為中國歷代群碑中的巨制。無字碑唐時立,但不銘唐人一字,留下諸多待解之謎。據資料記載:武則天臨終前遺言:「己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故不銘一字。

對於武則天,我覺得沒有必要從功過的角度進行評價,歷史給予的定論已經很豐富多彩了。就現在來看,她就是充滿爭議的土豪。以色相攀附權貴,以狠毒排除異己,以殘忍立威社稷,但其所作所為確實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給了老百姓一些安居樂業的生活空間,與歷代戰亂相比,這就是大成了。

昔人已去千年,功過自有定論。武則天的千秋偉業以及盡遭塗鴉的千年石碑,似乎在向人們昭示著世態的滄桑巨變,後人們也只能透過這無字碑以及沒有被挖掘過的皇陵去推斷和演繹昔日盛唐的輝煌了。

乾陵古墓與古都長安,後者以生的方式走向了滅亡,已經難尋盛唐的痕迹了,連城牆都是明朝時候修建的,而前者卻以死的方式最終存活,這是歷史的造化與捉弄,是歲月造就的巨大悲歡和生死輪迴。

熙熙攘攘參觀的人群都興緻盎然,雖然面對無字碑會有些人一聲嘆息,或喟嘆青春不再或感傷世態滄桑。和印度的泰姬陵一樣,無論是怎麼樣愛情故事,怎麼樣的生前榮華富貴,死後都成了風景。死亡常常是叱吒風雲的偉人給平庸無爭的文人、命如螻蟻的貧民階層最好的撫慰劑和信仰宗教神靈的借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