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班培訓5(總結)

課程名稱:我是怎麼做人類學頭條號的?

一、我是怎麼開始做頭條號的?

二、如何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

三、怎樣寫文章才能親民?

四、怎麼讓自己堅持下來?

在去年的雙十一,我給自己開了一個頭條號。我還記得我發的第一篇文章是《人類學者在田野怎麼玩兒》。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幾個小時。就有了幾千的點擊率,當時對我是一個特別大的鼓勵,一天下來大概有一萬四的點擊量。當時讓我真的是有點小興奮,因為比起在微信公眾號發的文章來說。一萬四的點擊量已經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數字了。

各位來自高校的朋友你們好,我叫楊驪。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任教。我的專業是文學人類學。我的頭條號名字叫做:驪姐的人類學之眼,今天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做人類學頭條號的。

Advertisements

我的分享,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我是怎麼開始做頭條號的。第二、如何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第三、怎樣寫文章才能清明。第四、怎麼讓自己堅持下來。

二、如何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

1.塑造鮮明生動的學術形象。

2.充分發揮自己的研究專長。

3.做系列研究進行學術深耕。

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是怎麼開始做頭條號的。我想這個心路歷程,或許對大家有一點參考價值。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學術圈子裡的人對網路多少有一點潛意識的排斥。因為網路總是給人一種特版印象,比如媚俗吸引眼球,這樣一些感覺。但是去年10月。我參加了今日頭條的全國研討會。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了解了頭條的人文情懷和推送機制。我發現我以前對頭條有很多誤解。

也就是在那次會議上我從新認識了今日頭條。我沒想到今日頭條擁有中國。那麼廣大的受眾群體。也沒有想到今日頭條,對於優質原創作者是非常尊重和維護的。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今日頭條的推送機制與眾不同,他們是採用大數據的演算法。可以算出用戶會對哪些文章感興趣。這樣的話就可以把你的文章精準的推送到有可能閱讀的受眾面前。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我們這種懶人。不想去推廣自己的文章卻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閱讀。

Advertisements

其實在高校圈子裡的人都知道我們很多時候寫的學術文章,閱讀的人並不多,隨便到知網上去查一下,就知道。一般的文章,下載量就是幾十幾百。稍微好一點的大咖的文章,可能有幾千上萬。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在一個小圈子裡面自說自話,有的時候想一想:我們辛辛苦苦做的研究寫的文章,但是呢並沒有很好的傳播出去。那麼我們的學術,我們的研究對社會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因為我擔任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的副秘書長。所以在做頭條號之前我和另外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團隊。做了一個文學人類學的微信公眾號,也是想向大眾推廣我們的學術知識和理念。但是無論我們怎麼推廣?我們發現我們的學術長文一般點擊率只有兩三百。稍微好一點的事學術隨筆和田野考察。不過也就是五六百。大咖大腕兒的文章,大概有個八九百上千,但是這樣的推廣數據其實也是很難看的。

反過來看今日頭條呢。因為今日頭條有著非常龐大的用戶群體。可以說半數以上的中國人都在看頭條。而且最重要的是今日頭條的推送機制。對於想要走出象牙塔的學術人來說非常有好處,因為他們一方面鼓勵原創。他們看中有價值的文章,而且這種推送機制。會讓你的文章不會自由落體的在網文的海洋裡面沉底。而是會被推送到有可能閱讀的用戶面前。這種機制。跟以往的那些都是不一樣的。

我還記得我當時興奮的在微信裡面發了一個感慨。頭條學院的大田老師還鼓勵我說。一萬不算什麼,只要你努力十萬五十萬都會有的,當時我還想能會有那麼高的點擊量嗎,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現在回頭去看,其實只要你努力真的是可以做到的。從去年做到現在。我超過十萬的爆文已經有九篇,其中超過五十萬的爆文有兩篇。

去年我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申請獲得了原創標籤。今年4月。我又跟頭條簽約。成為今日頭條等文化問答專家。問答方面我的最好記錄是有一個回答,獲得了一百多萬的閱讀量一千二百個贊。雖然這些成績,對於頭條裡面那些專業專職做頭條號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兼職做頭條的高校教師來說,我對自己還是比較滿意了。最重要的是,今日頭條的寫作讓我形成了一個學習、研究、寫作的良性循環,讓我的學術研究走出了象牙塔。

接下來我要跟朋友們分享的第二點是:如何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

今日頭條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特別鼓勵優質原創文章也特別禮遇優質原創文章的作者。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怎麼樣,在千人一面的網路海洋裡面。凸顯自己的價值和個性就非常重要了,那麼我下面呢,從三點跟大家進行分享。

1.塑造一個鮮明的學術形象。

其實在網路當中。人都是被扁平化了的,但是越鮮明越有個性的形象也能夠吸引人,那麼怎麼樣讓自己的形象鮮活鮮明起來呢?我個人覺得可以用這樣一些方式:首先你的名字要起好,還有你的個人說明要起好。不要太泛,不要太模糊,讓人看不懂你是幹什麼的。最好一開始就能夠凸顯出,你在某個方面滴鮮明的學術個性。比如說我,就是這麼給自己設置的:

比如我這個頭條號。從名字到個人說明我就是要凸顯出我在人類學方面滴研究。我就是要告訴我的讀者,我是用人類學研究來做文化批評的。這樣就會在一開始就給讀者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另外呢,可以不用微頭條塑造自己的形象。比如說多發一些生活當中學術當中的點點滴滴,發一些小心得、小思考、小考察等等。這樣你的形象在讀者心目當中就會逐漸的飽滿起來。而不是一個扁平化碎片化的小編形象。

當然讓自己的學術個性簽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在你的文章當中凸顯自我的觀點自我的意識。因為。我們學術圈的人很多時候特別喜歡引用別人的都是講別人怎麼說別人怎麼講。但是呢,你需要突出的是自己怎麼想自己怎麼說自己怎麼做。所以呢我在我的頭條號文章裡面有的時候會放上我自己考察的照片,有的時候會講:驪姐是怎麼認為的,驪姐做些什麼事情……這樣的話,大家就會對你的印象越來越深刻,你在受眾心目當中的形象也就越來越鮮明和生動了。

第二點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研究專場。

去年我開頭調號的時候,身邊也有一些朋友開了頭條號。但是一年多做下來,真正能夠堅持的人並不多,我觀察了一下。原因之一就是有些人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研究專長,把頭條號跟自己的研究結合起來,打個比方:你是做經濟學研究的,去要去開情感諮詢的頭頭號,很可能就做不長久。現在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人們願意為知識付費買單,而高校教師本身就是一座知識富礦。如果不分享出來,並得到相應的報酬,真的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根據我的觀察。今日頭條不拒絕小眾文章的作者,相反他們非常歡迎。有個人化的原創性的多樣化的文章。我們去看一下今日頭條的欄目就知道了,他其實有各種各樣的門類:經濟、歷史、文學、藝術、科技等等。可以這麼說,大多數高校老師的專業,只要充分發揮你的研究專長,都能夠在今日頭條上找到你的受眾群。其實有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把你的講座搬到今日頭條上來,只要你能夠深入淺出的分享你的專業知識,你肯定能夠獲得相應的粉絲。

就拿我個人來說吧,我的專業是文學人類學人類學,雖然在國際上並不是冷門。奧巴馬總統的母親就是人類學者。但在國內而言,很多人不知道人類學是做什麼的。即使知道的人也會誤解為人類學就是研究黑叔叔原始人的。那麼,人類學能不能做頭條好呢,人類學做頭條,好有什麼自己的獨特價值呢,我通過分析之後發現了兩點。

第一點、人類學獨特的理論優勢,人類學是研究世界多元文化的。當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地球村,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各種各樣的文化。這個時候人類學就可以發揮他的所長。我們可以在一個文化比較的視野裡面來剖析各種文化現象研究各種文化特點,人類學是在異文化研究方面非常獨到的。人類學的認知也可以給我們提供一種研究文化現象的獨到的視野,這就是人類學的優勢之一。

比如說,有一個問答問的是:霍金預言人類將要滅亡,你認為是人滅人,還是天滅人?

我看了一下,很多人都是從可能出現什麼樣的滅亡的情況來進行分析的。但是這個時候呢,我想起來我之前所做的災難人類學的研究。現在人類學的研究當中,其實就提高了人類的末世情結,末世心理。就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狀態。那麼我把我人類學的知識儲備用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跟其他的回答不一樣,而且能夠更深刻的剖析這個預言背後的文化心理。因此得到了很多點贊。

人類學研究的第二個獨特價值是他的田野考察方法。

所謂田野考察就是走向田野進行接地氣的調查。有的時候甚至要和你的調查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這種方式非常有現場感很適合在頭條發一些考察文章。在人類的圈子裡面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浪費的人類學。意思就是說,當你在做人類學研究的時候,你的主要產品是學術論文,但是你還可以有一些副產品。比如說你的考察日誌,比如說你拍攝的視頻可以作為影視人類學的材料。

於是我就充分發揮人類學田野考察的優勢,在今日頭條裡面發一些田野考察的文章。我還記得我的第一天爆文名字叫《做汶川深山裡的石棺葬,裡面埋葬的究竟是誰》,這篇文章的點擊量達到了四十八萬,當時也讓我有點小興奮,其實我就是把當時的一個田野考察日記做了一些通俗化的修改。然後加上了自己的考察照片發到頭條上面。因為他很有現場感真實感,而且特別有個性特色。所以那篇文章讓我長了好幾百的粉絲。

第三點是做系列研究進行學術深耕。

在今日頭條指數裡面有一項就是關於垂直度的。其實所謂垂直度就是鼓勵作者盡量的在某一個專業的領域進行比較專業的。研究和發表文章。我是學人類學的,其實人類學的研究範圍也非常的廣。之前我也寫了各種各樣的文章,垂直度一直不高。然後呢,粉絲也漲得很慢,後來今日頭條給我約稿寫《了不起的城市》。我就開始聚焦每一個城市的文化遺址或者博物館。然後我的側重點就主要在物質文化這一塊兒。研究玉文化,青銅文化等等,這樣我發現漲粉漲得很快。

還有最近《國家保障》這個節目比較火。我就有意識地把我的物質文化研究,跟這個節目結合起來,去回答悟空問答上的問題。發頭條文章發微頭條,關注這個節目的人也會關注到我。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易中天老師的歷史問答小號也關注了我。我們還進行了一些互動,其實這就是做系列研究的好處。當你的研究在頭條上形成系列化的文章之後。就可以有效地樹立起你在某一個方面的學術形象。

三、怎樣寫文章才能清明?

1.標題要吸引人,可用對比式和懸念式,適當蹭熱點。

2.文字要吸引人,少用長句、專業術語,少引用。

3.文章要吸引人,多講故事,長度適中。

我要分享的第三大點是怎樣寫文章,才能清零明。其實我們所有在高校工作的人,如果要在頭條上寫文章,都意味著需要來一個轉換。這個轉化呢,就是要讓自己的文字更加的清明。我之前也跟另外一個做頭條號的朋友交流過。他就自嘲說寫論文,寫慣了那種腔調改不過來,就是一副很高,冷的樣子,那麼這樣的文章呢,可能受眾接受起來就會要困難一些。因此呢,我們在頭條上寫文章就要盡量的想辦法做到深入淺出,那麼接下來呢,我從三個方面跟大家進行分享。

​寫文章要清明,首先要取一個好標題。

我們並不提倡標題黨。因為標題黨僅僅適用吸引人眼球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然而,如果讀者的閱讀,期待得不到滿足,反而會有損你的形象。我個人開通了雙標題功能之後,對於標題的作用有很深的體會,一篇好的文章配一個恰當的標題就如同好馬配好鞍,我們有的人寫文章太高、冷寫標題太艱澀。一般人都看不懂你的標題,當然就更沒有興趣點進去看你要說的內容。

我舉個例子吧,這是我開通商標提供之後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因為有兩個不同的標題,結果。點擊量截然不同,第一個標題,只有不到兩千的點擊量后一個標題卻有6.4萬的點擊量。其實文章都是一樣的,然而標題卻決定了讀者願不願意點進來看。如果我們來分析後面一個標題的話它突出了遷移之謎。加重了西部小城和江南眾寶的反差。可能就會吸引到讀者是讀者願意點進來看。

取一個好的標題有很多種方法。我個人而言,用著比較順手的,是對比式、懸念式。下面我就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一般來說,讀者願意點進來看肯定是這個標題觸到了她的興趣點。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所以以我喜歡採用懸念式的標題。吸引讀者進來看通過這個問題想知道他的答案。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描述兩種前後對比的現象。通過這種現象的對比和反差來引起讀者的好奇,想要點進來看。

比如說第一個題目:盜墓賊太專業,反而失手。這是一個在一般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現象。如果是專業肯定應該是得手為什麼反而會失手呢,那這樣就會引起他的一個閱讀興趣。第二個題目:今天人花了七年才找到的大墓入口,古代人卻早已光顧。就是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對比和反差,吸引人想要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最後一個是懸念式的,用大敦煌有什麼國寶和一次秘密考察來吸引人。

​第二,我們在今日頭條面對的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在表述的時候不需要過分複雜的邏輯關係的表述。我們要盡量的把邏輯關係闡述的簡潔明了,才便於他們接受和理解。

所以以我們盡量的把長句變成短句,還有把長的段落變成短的段落,這樣。讀者讀起來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不會產生讀不下去,中途放棄的情況。

碩士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用長句,這樣是為了保證邏輯的嚴密性。但是我在今日頭條的寫作文章,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科普的性質。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不能夠讓讀者太累,讀起來覺得喘不上氣兒。

比如在我的寫作當中,經常會涉及到各種博物館的文物。對於這些文物的專業描述就會使用多少千克。多少毫米多少厘米。但是這些專業的描述,在一般的人,腦子裡面是完全形不成概念的。如果你把這種專業性的描述轉換成不到半兩重、比紙還薄、細若髮絲、半米多長……這樣的話,讀者心裏面就會有一個非常生動和清晰的概念。

親愛生動平實的運用語言方面作家老舍先生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有人統計過他的小說駱駝祥子十多萬字,只用了兩千多個漢字。一個小學文化的人都能夠看懂,沒有什麼堅持的字眼。其實對於我們高校老師而言。我們在課堂上講課都是很有技巧的。在健身的概念也能夠深入淺出的講給同學們聽。所以以我悶在進行今日頭條的寫作的時候。其實只要把在課堂上講課的思維轉化為寫作的思維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要不要蹭熱點的問題。

我個人的觀點是可以適當的蹭熱點,但是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來發掘。跟我們熱播的電視劇。還有一些文化的熱點事件,我們都可以用來取標題。但是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其實如果大家都去蹭熱點,頭條的演算法就會啟動它的消重機制。如果在一篇文章裡面出現了太多重複的關鍵詞。那麼頭條演算法就會認為文章有可能是重複的。他就會減少推薦量,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再比如說使用專業術語。用專業術語是一個研究者的基本素養。但是如果放在今日頭條的寫作場域。反而會成為一般人閱讀的一種障礙。所以在今日頭條的寫作當中,盡量的少用專業術語。即使有也在後面加上深入淺出的說明,讓大眾能夠明白。

上面這幾篇文章的標題都蹭了熱點。但是呢,它的推薦量並不高。我就很納悶,其實文章都乾貨滿滿,為什麼看的人那麼少呢,後來我查了一下。因為太多的人都在寫。如果你要蹭熱點的話,那麼你要做到的就是手快比快。

如果你是最先發出來的。那麼很可能你站的流量就比較大。如果你稍微慢了一點前面的人已經發了很多。類似的有相同關鍵詞的文章,那可能你要站占著流量就會比較少,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對於蹭熱點的事情,我的個人觀點:適當就好。

還有一點就是關於引用的問題。

其實我們在講課當中喜歡旁徵博引寫學術論文的時候,引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你用得越多越能夠顯示自己的學術積澱。但是在頭條號文章的寫作裡面過多的引用卻會有相反的效果,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講。他說,理解你的文章的引用能不能少一點?

聽完這位朋友的反饋之後,我把自己的文章找出來,重新分析了一下。比如說上面,這兩篇文章的片段截圖。在我自己看來認為是乾貨滿滿的內容。但是對於一般的讀者而言,要讓他們這麼看下去,可能真的會覺得很累,過多的飲用會真的成為閱讀當中的一種障礙,新閱讀,沒有一種流暢感。

講故事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把文章整個變成一個故事。

我在寫田野考察,記的時候會採用這樣的方式。比如說我在汶川深山裡去考察玉礦。我就把整個考察期寫成一個故事,有懸念,有起伏。這樣比較能夠吸引讀者。

四、怎麼讓自己堅持下來?

1.讓頭條寫作與教學科研相互促進。

2.用平常心寫作,不動搖,不動怒。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