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瑞士僅憑中立就能免遭德國入侵嗎?真正原因只有一點

19世紀初期,世界上誕生了永久中立制度。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瑞士取得了歐洲列強的保證,成為首個永久中立國家,同時也是《國際法》中唯一明確規定的中立國。此後瑞士從未捲入任何一場戰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那麼「中立國」的身份是否成為了瑞士避免戰爭的保護傘呢?顯然不可能。

二戰之前就已經有十幾個國家宣布中立,但到了二戰結束時,歐洲只有瑞士、瑞典、愛爾蘭仍然維持中立國身份,其他中立國都被破了金身。其中盧森堡、比利時在一戰前就成為中立國,這兩個國家是進攻法國的戰略要衝,因此二戰時遭到了德國的進攻,失去了中立國身份。

同樣作為中立國的荷蘭,因為具有天然的深水良港,也未能倖免德國裝甲部隊的碾壓。德國絕不會因為中立國的標籤,而放棄巨大的戰爭利益。否則,讓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情何以堪。

Advertisements

這些中立國家中最有名的要屬瑞士,瑞士奉行的是武裝中立政策,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也不參與世界上的任何戰爭,但是無論哪一方只要進入了瑞士的領土領空,不管你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都將遭到瑞士的強烈反擊。瑞士之所以這麼霸氣,是因為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做支持。

瑞士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每一個18歲至42歲身體健全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兵役。雖然不介入戰爭,但瑞士卻堪稱歐洲軍事強國,全境都建有完善的地下工事體系,一旦遭到入侵,全國90%的人口都可以轉入地下。瑞士的軍費投入遠高於歐洲平均水平,國內有大量軍工廠,武器性能優良,除了滿足自用,還大量輸出軍火。

德國當然不會因為你強大就不敢惹你,連蘇聯都敢惹還會怕瑞士,況且德國的軍事實力比瑞士要強大的多。二戰時德國打遍歐洲卻不進攻瑞士,一般認為是這麼幾個原因:

Advertisements

1、瑞士國土狹小,幾乎沒有什麼資源,又不是戰略要地,即使拿下瑞士也沒有太大的軍事意義;

2、瑞士領土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德軍機械化優勢在這種地形上難以施展;

3、瑞士並不是像波蘭那樣的軟柿子,可以用閃電戰解決。瑞士不好戰,但卻尚武,打瑞士必然要分散德軍的兵力,佔領后也需要兵力來駐守,這對於正與蘇聯交戰的德國是十分不利的。

那麼德國元首有沒有進攻瑞士的想法呢?這個確實有。二戰時德國制定過一個「聖誕樹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先佯攻瑞士北部防線,然後派德軍裝甲部隊迂迴至側面攻入,進而佔領瑞士。不過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施。

瑞士國內有四大語系,分別是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其中德語區佔到瑞士人口的六成以上,瑞士26個州中有17個州以德語為官方語言。這些德語區的居民具有日耳曼血統,因此德國元首認為瑞士實際上是日耳曼的一個分支,與德國是同源。

這種血統上的親近關係,使德國在二戰時獲得了來自瑞士的巨大幫助。眾所周知,瑞士以發達的銀行業著稱於世,瑞士可以說是二戰時的金主,而戰爭打的就是錢。德國是瑞士最大的貿易夥伴,二戰開始不久,瑞士銀行就向德國提供了1.5億瑞郎的巨額貸款,為德國打造強大的機械化部隊提供了基礎。

由於瑞士的中立地位,以及瑞士銀行引以為傲的保密制度,各國政要都將大量私人財富存入瑞士銀行,其中也包括德國元首及高層軍官從佔領地攫取的巨額財富。瑞士銀行還為德國提供大量的外匯,使德國可以方便的從國際市場上採購重要軍需物資。德國九成以上的黃金交易都是通過瑞士銀行來完成,瑞士銀行實際上充當了德國的保險箱。正如當時德意志帝國銀行一位副行長所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這才是瑞士在二戰時免遭德國入侵的核心因素。

事實上,瑞典和瑞士一樣,都不同程度的違背了中立的立場,雖然軍事上保持中立,但在經濟上卻充當了軸心國的同盟。二戰結束后,德國媒體《周報》曾經發文指出:瑞士所謂的「中立」只是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而對於德國來說,一個有著二十萬軍隊,並且裝備精良的近鄰,對你沒有任何害處,還能給你提供大量經濟幫助,你還會去打他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