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保護好膝關節

練太極拳多年,經常能聽到人們說自己腿疼。原以為練拳就是要腿疼,腿不疼說明沒下功夫,直到腿疼的上不了樓,膝腫的不敢屈蹲,幾乎要放棄練拳。有不少腿疼的人看過醫生,幾乎所有的醫生異口同聲「別練拳了。」我一直怕聽到從醫生嘴裡說出的這句話,不敢看大夫,咬牙忍著,錯過了最好的就診時間。誰之過?是太極拳錯了嗎?不是,是練的方法錯了。自從太極拳被拿來比賽,人們為了贏取高分,步子越拉越大、架勢越練越低;還有一知半解就好為人師,不正確的姿勢以及不正確的練拳方法很容易導致膝關節受損,甚至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

傳統楊式太極拳行拳時,多以實腿碾轉,如果不講方法的生壓硬轉,或是膝關節扭到腳內側承壓,其損傷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要大致了解並學會在練拳中保護自己的膝關節,行拳時一定要讓膝關節處於最佳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膝關節是彎曲關節,不是擰轉關節,不能左右亂擰。練習太極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dvertisements

1、先熱身再練拳。練拳前做好準備活動,壓壓腿、踢踢腿、充分活動膝關節,將各關節活動開,消除身體的僵勁,放鬆全身,不起強勁。

2、初學者和中老年人拳架不宜過低,不要將低功架做為追求的目標。人的關節有些部位的某些角度平日比較少活動到, 尤其是髖關節和肩關節,這就象一部新的汽車一樣,需要有一個磨合期才能運動得靈活順暢。太極拳半屈蹲動作對初學拳者也是難以承受。堅持練習太極拳一段時間,經常開胯、活肩,增大各關節圓周運動和升降運動的活動範圍,會使「死」關節逐漸活潑起來,並能增強了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肌腱和韌帶增粗,關節面增厚,加大了關節的穩固性。循序漸進的進入太極拳的最佳狀態。

3、太極拳姿勢和動作的練習方法一定要正確。正弓步時首先前腿腳尖要找好正方向,膝蓋對正腳尖方向,膝不要里扣外擺;小腿與地面垂直為好,不要刻意前弓以膝蓋找腳尖,更不要動輒弓步時膝蓋逾越腳尖;尤其是一腿支撐體重,另一腿上步時,支撐腿的膝蓋不要內扣到腳內側,膝蓋找腳尖是最基本的正確方法;尾骨不要在上步前就先行對正上步的方向,這樣會導致支撐腿在擰轉的狀態下承壓,長此以往會嚴重損傷半月板。

Advertisements

4、楊式太極拳實腿碾轉時,重心微向後移,腳掌要虛,實腿要松活,以腳跟為軸,膝蓋上提,勁力向上虛靈(目的是在碾轉過程中不要將體重壓在實腿上),以腰胯帶動膝蓋穩穩地領住腳尖碾轉,在碾轉過程中,膝蓋與腳尖始終是在同一方向上。

5、松則靈,靈則活,練拳時周身要放鬆。柔軟的繩索可以擰成麻花,而鋼筋則難以扭轉是一個道理。在擺腳轉體的過程中,前腳掌一落後腳跟即抬,將擰勁消除在腳底與地面之中。練習太極拳宜松慢穩勻,要避免突然加速、快速屈伸膝關節動作,減少膝關節損傷機率。太極拳由松沉而輕靈,但是不要在練拳時將體重壓在支撐腿上,松沉不是壓體重。

6、人有個體差異,有的人骨骼健壯,而有的人骨質疏鬆,隨著年齡的增長差異更大。練太極拳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套路去練,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量,在練習方法正確的前提下,剛開始練習時會出現腿部酸疼的現象,一般堅持四、五天或一星期即可好轉。堅持一段時間后,以每天練習完休息一夜,第二天不覺疲勞、精神舒爽為好。另外,年紀大的拳友每周要休息一到兩天。

7、注意膝部的保暖。練拳全身關節都活動開了,汗毛孔舒張,此時最忌著涼,千萬不要隨地一坐,尤其忌往水泥地上坐,胯、膝、腰、腿都極易受寒。可原地慢慢溜達一下,實在覺得累了就回家。不要過早的脫掉冬裝,不要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下練拳。

8、練完拳后適當的拍打、梳理一下,按摩按摩膝關節,放鬆身心。可以五指鉗住髕骨往上提拉,左右轉動,或向下用五指按壓髕骨四周的穴位。

9、可以在不負重條件下進行一些簡單易行的動作。如平躺在床上主動伸、屈膝關節(空蹬騎自行車的動作)。堅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充分活動關節可使髕骨關節面各個部分都受到刺激,潤滑液營養成分能均勻滲透到軟骨組織中去,增強關節的潤滑作用。

10、平時多吃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如水果、青菜、肉類、海鮮等。必要時可以遵照醫囑口服一些保健藥物。

只要長期堅持按正確的方法練太極拳,日積月累,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會越來越強健,它們會有力的包裹在膝關節周圍,在你運動時對膝關節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最後一點,太極拳在練習時,哪裡酸痛就是哪裡沒有放鬆,如果是腿部肌肉酸痛,不是因為以前練的少就是練時沒放鬆,如果是膝關節疼痛就要注意是不是方法有問題,如果長時間的疼痛且伴有腫脹,則應及早去看醫生,拍個片子診斷一下,千萬不要耽誤,以免造成終身遺憾。在確診關節沒問題只是軟組織損傷時,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有癥狀治療期間,活動時戴上護膝加以保護,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不活動時一定要摘掉護膝,保持血液正常流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