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透視|MOOC「死了」,下面接著登場的會是什麼?

【總第68期】

MOOC「死了」,下面接著登場的會是什麼?

說明:講真,這算是我看到的第一篇明明白白斷言「MOOC死了」的文章!根據過去的閱讀經驗,那些以包含「XX已死」、「XX將死」字樣的句子為標題的文章,結論往往卻是說XX已進化為新的形式、將會更具發展活力和空間等。然而,本文作者JohnWarnner(教授寫作課,著有小說The FunnyMan等)並沒有走這個「欲揚先抑」的套路,而是一抑到底,以致於我頗含期待地看到最後,竟被噎得不輕!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將此文編譯分享於此,雖然是一個熱情助力MOOC發展的公號,畢竟反面的話也得常聽聽,不是嗎?

原文鏈接: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blogs/just-visiting/moocs-are-dead-whats-next-uh-oh

Advertisements

一種被吹捧過度的技術勢必褪色,當另一種新技術出現的時候……

2012年,MOOC平台Udacity的創建者塞巴斯蒂安·特隆告訴《連線》雜誌:50年之內,全世界將只剩下10所大學,而Udacity將在其中佔有一個席位。也正是在這一年,特隆榮獲美國Smithsonian雜誌授予的American Ingenuity Award大獎(教育類)。

到了2013年,對於只有不足10%的註冊學員完成了他們在Udacity上的課程這一事實,特隆指出Udacity提供的產品確實令人不滿意。但就在他抨擊自己產品的同一篇文章里,他又為Udacity的缺陷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輟學的學員主要來自困難地區,沒有足夠好的網路接入條件,而他們自身的生活還面臨著其他多種挑戰,所以MOOC可能並不適合他們這個群體。

Advertisements

2015年,《紐約時報》報道說,

經過幾年的試驗和出錯,Udacity已經找到了一種職業訓練模式,可對數百萬規模的人員進行培訓技能。

這指的是Udacity可為來自企業的學習者授予納米學位。然而,就在上周,Udacity卻宣布打算撤離開放課程。公司一位副總裁稱「MOOCs已死」:

我們的使命是引入合適的教育促進人們在職業與社會-經濟環境中的活動,而MOOCs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僅僅5年,就從雄心勃勃地要重塑全部高等教育,轉向只做公司職業培訓,誰能預見MOOC這樣大反轉的命運?別說,還真有不少人預見到了。AudreyWatters在特隆獲American IngenuityAward大獎不久就指出,MOOC被吹捧過度了。而且還有很多人在2013年就對托馬斯·弗里德曼不遺餘力地鼓吹MOOC,表示出理性的懷疑。我感覺,這些質疑都很聰明、敏銳,即使是在2013年MOOC被熱炒的氛圍下,看似突兀,卻並不難理解。

托馬斯·弗里德曼

Udacity失敗的根源在於「產品」這個詞,以及他們的信念——教育類產品可以重塑教育。AudreyWatters曾經列過了一個有關「教學機器」的大事年表,表明近兩個世紀以來,這類產品幾乎無例外地從未能引發教育的根本轉型。也許嚴格來講,Udacity並不是一種教學「機器」,除了其設計者們的心態表明,他們是認為這個平台屬於教學機器。他們深信這個平台自身能夠提供教育,而沒有意識到,教育不是產品,而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在那些被教育的人群中。而Udacity似乎把學習視為一種病毒,一旦你足夠接近某種教育產品,你就將會學習。

當一種狂熱退潮,就會有另一種來代替它。「個人化學習」這個術語曾被用在很多不同的語境下,並已紮根於漸進式改革的教育運動中。現在,它又化身為適應性軟體。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是這一領域的兩個冠軍――在這裡用「冠軍」這個詞,我指的是那些現代的政治寡頭們,他們打開自己的支票薄,推送著他們偏好的政策。但這有效嗎?誰知道呢?或許只對某些東西有效?那條件又是什麼?

蘭德公司最近發布的一份由蓋茨基金會資助的研究報告稱參與個性化學習項目的學生在數學和閱讀方面得分有提高。從某種程度上說,有人相信這些分數的提高作為評價學習效果來說是有意義的,是一個前景光明的信號。但是,EdTech Strategies 公司的DougLevin卻從同一份報告中讀出了另一些有趣的信息:參與個性化學習項目的學生普遍不喜歡學校,在學校感覺不適、缺少安全感,很多人認為學校里沒有成年人懂他們。學生們在他們的學校生活中感覺到了較多的被孤立和排斥。報告顯示,學生中的大多數或者不參加,或者不積极參加學校的活動。早期的報告表明,個性化學習會使這種情況更加惡化。

怎麼可能不惡化呢?要知道,個性化學習推動教育進步的根本賣點在於滿足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能夠個人作主的期望。這一觀念並不是要為學生定製課程,而是由學生自己為自己定製課程。它也強調,學習的社交性一面――這是在個性化學習中不可避免地失去的東西――意味著將把學生引導向屏幕和軟體。

我們都知道關係對於學習的重要性。Gallup-Purdue關於高等教育的指數表明,那些在大學期間擁有一位導師鼓勵其追求自己的希望與夢想的學生在畢業后能找到工作的概率是無此經歷者的2倍以上。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成功的學生――公開宣稱:「我愛學習;我恨學校。」在Udacity試圖去顛覆現有高等教育市場的地方,靠著基於「大學無處不在」這一幻覺的計劃,適應性軟體提供者總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公共資金槽來吸納資金,例如近期簽署的《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veryStudent Succeeds Act)所啟動的資金。

在被確認其實際效果之前,個性化學習軟體就將會作為最新的教學機器救星迅速在各類學校中普及。手頭缺錢近於絕望的各公共教育教區熱烈歡迎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的錢,已經顧不得考慮將會被套上何種繩索。蓋茨基金會自1998年來已向教育項目投入了150億美元。

但是,蓋茨和扎克伯格涉足教育領域,註定都將只留下失敗的教訓。因為他們這些寡頭們固然十分慷慨,但對於教育的理解卻近乎為零。鑒於之前所見的對於各類技術的每一輪吹捧,我們大概也不難猜到MOOC那雖非有意卻仍會令人難過的結局。

Udacity自身的失敗對於教育市場的影響當然是有限的。適應性軟體仍然在大行其道。不知道在這最新的一輪狂熱中,還將浪費多少錢?

☟ 這裡有料有看頭!☟

MOOC(openonline)

在線教育和學習(MOOC、SPOC、MPOC等)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交流、開放開源基地,探討構建未來學習平台和未來教室創新方案,實踐未來教育的模型——「新維空間站」。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