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喜劇罵遍了全世界,為何還能到處拿獎?

「文明」這個詞對每個人來說,都毫不陌生。我們與人溝通需要談吐文明,公共場所需要有公德心,排隊等候需要文明有序。

講文明的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穩定和安全的保證。但反過來看,被法律和道德所規範的「文明」,更像是一種規則一旦有人違反,必定遭受懲罰!

殺姐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方形》,講的就是一連串違反規則的故事。

影片《方形》由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執導。本片在去年一舉拿下了全球最具逼格的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在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得提名。

戰績斐然的同時,影片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有人認為《方形》對歐洲現階段的社會問題討論的十分全面,有人則接受不了影片荒誕冷峻的諷刺意味。

在開始劇情介紹之前,我們先看看片名所說的「方形」究竟是什麼。

據介紹:方形是一個充滿信任和關懷的場所,走進它的內部,我們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要是走出它呢?

別著急,影片接著用發生在男主身上的三件事,漸漸向我們展示了走出方形的後果。

事件一,一夜情男主克里斯蒂安是瑞典某著名美術館的館長,在接受採訪后,他和採訪他的女記者看對了眼。

兩人在一段"深入交流"后,男方表示我這是「素質交流」,不談以後;女方則表明自己動了感情,不能善罷甘休。

有趣的是,在兩個人類釋放原始衝動的同時,屋外的大猩猩卻安靜的坐在沙發上畫畫。

事件二,恐嚇信。克里斯蒂安上班途中手機錢包被搶,情急之下他被同事支招,給手機定位處的所有住戶投恐嚇信。

投完信件后,雖然東西都被原樣歸還,但男主卻陷入了污衊一個小男孩的泥潭之中。

事件三,病毒營銷。克里斯蒂安正被女記者和小男孩圍攻的焦頭爛額,慌亂之下草率的通過了推廣媒體的營銷方案。

因方案中營銷廣告極其違背主流觀念,克里斯蒂安也為此遭遇了主流媒體的口誅筆伐。

所以走出方形的結果就是被指責、被謾罵,甚至被置身於社會輿論的漩渦之中。這時方形也顯現出了其價值觀、道德觀束縛的本質。

從克里斯蒂安的角度看,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僅僅是源於他本能和被動的反應,但所有事件都引發了災難性的後果。

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外來的、新興的觀念,對於傳統理念的衝擊。

影片為了表達這一觀點,設計了很多帶有隱喻色彩的橋段和細節。

其中一場晚宴表演尤為精彩。

一個扮演猩猩的現代藝術家,在奢華高雅的晚宴現場上躥下跳,示威逐客,甚至意圖強暴觀眾。可直至他得逞前,在場沒人出一聲動一下。

因為這是藝術啊!

全片塞滿了冷幽默和段子式尷尬故事。《方形》涉及了現代藝術、病毒營銷、難民安置、兩性關係以及中產階級的虛偽做派等等問題,所有困境都在自己的「方形」之中。

作為一個重度強迫症患者,在被裡面的冷幽默逗笑之餘,小殺的內心卻很難受。

因為影片對發生的所有事件都是純粹的設計和展示,怎樣解決沒有說,有啥正確的方法也都沒講。這或許也是有人評價影片膚淺造作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另一個致命的缺陷則是傀儡式的人物,導演想展現的東西太多,許多人物完全臉譜化,就連男主本身塑造的都不夠豐滿。

有關女記者和小男孩的事件盡顯戲謔,對人物動機的交代卻不夠充足。

不過這些缺點,並沒有影響作品整體的表達。一句話總結,這部《方形》撕下了文明高貴的外衣,黑的有品位,黑的夠徹底!

其實類似克里斯蒂安這種,超出方形,違背道德的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會有。

畢竟自保和自利是人類的天性。

當我們不小心違背道德和文明的約束,當我們超出了「方形」,請記得及時的彌補和悔改。

就像影片中被污衊的小男孩以及被辜負的女記者,可能僅僅是一個稍有出格的舉動,就會讓我們身陷兩難,猶豫間就被毀掉一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