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的常見癥狀有哪些?如何進行護理?

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四肢骨折也成為了較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為了更好的診斷和治療,我們需要把握四肢骨折的癥狀體征。下面,我們跟隨四川赫爾森康復醫院醫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骨折

臨床上,常見的四肢骨折及癥狀有:

一、鎖骨骨折:鎖骨呈「S」形架於胸骨柄與肩峰之間,是連接上肢與軀幹之間的唯一骨性支架。鎖骨位於皮下,表淺,受外力作用時易發生骨折,發生率佔全身骨折的5%~10%。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壯年。局部腫脹、皮下瘀血、壓痛或有畸形,畸形處可觸到移位的骨折斷端,如骨折移位並有重疊,肩峰與胸骨柄間距離變短。傷側肢體功能受限, 肩部下垂,上臂貼胸不敢活動,並用健手托扶患肘。

二、肱骨髁上骨折:常見於5-12歲小兒。伸直型多見,多由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向上傳導引起。表現特點:肘部畸形,肘后三角關係正常;可合併正中、橈或尺神經損傷;肱動脈損傷或受壓可引起前臂肌缺血,出現劇痛、蒼白、發涼、麻木、被動伸指疼痛及橈動脈搏動消失,如不及時處理,以後出現缺血性肌痙攣。

三、橈骨遠端骨折:見於中老年有骨質疏鬆者。由於跌倒時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手掌著地,暴力向上傳導引起。表現特點:骨折遠端向背側、橈側移位,側面呈「餐叉」樣畸形,正面呈「槍刺刀」樣畸形。

四、股骨頸骨折:常發生於老年人,以女性為多。由於跌倒時下肢遭受扭轉暴力引起。頭下型和經頸型,由於股骨頭的血液循環大多中斷。易出現骨折不癒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基底型,因骨折端血運良好,骨折較易癒合。表現特點:患肢有縮短、外旋,大轉子明顯突出,患髖壓痛,軸位扣擊時有震痛,但嵌插骨折病人仍能行走。病人年齡較大,卧床時間較長,容易出現褥瘡、墜積性肺炎及泌尿系病人等併發症。

五、股骨幹骨折:多見於青壯年。多由強大的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表現特點:1、畸形:上1/3骨折,近折端屈曲、外旋、外展,遠折端向上、向後、向內移位;中1/3骨折,骨折端移位視暴力方向而異;下1/3骨折,遠折端向後移位,近折端內收向前移位,可合併股動脈或坐骨神經損傷。2、出血量可達500-1000毫升,容易發生休克。

六、脛腓骨骨折:常見以青壯年和兒童居多。多由直接暴力引起,以脛骨前內側緊貼皮膚,易形成開放性骨折。表現特點:有反常活動和畸形。併發症:1.脛骨上1/3骨折,下骨折端向上移位,可壓迫股動脈,可造成小腿缺血或壞疽;中1/3骨折,可致骨筋膜室綜合征;下1/3骨折,血運差,可發生骨折延遲癒合,甚至不癒合。2.腓骨頸骨折,可合併腓總神經損傷

關於四肢骨折的常見癥狀就為您介紹到這裡,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小心,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避免摔傷、撞傷引起四肢骨折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煩。

四肢骨折的護理工作:

1.合理飲食,在骨折后骨頭很容易引起骨質疏鬆,所以多吃高鈣、高磷的食品,如牛奶、雞蛋等。平時多活動一番保證身體機能,但要特別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引起受傷骨骼移位。多參加戶外活動,要注意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骨質疏鬆。

2.在手術后要平卧在床上,抬高患肢放在輕度外展的位置,睡覺時要仰卧著,兩腿之間放一枕頭,切記不能做盤腿內收或外旋動作,要在護士的指導下,正確做一些恢復性的鍛煉,堅持每日3~4次,但要特別注意保持患肢的正確體位,骨折處未癒合不要負重。

3.在恢復的差不多的時后可以在他人保護下扶拐或助步器下地活動,每日3~4次,注意患肢仍不要負重,要保護受傷肢體不受意外傷、跌倒等

4.卧床期間要防止感冒,防止發生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同時注意骨突出處皮膚保護,防止壓傷,每日可做3~4次局部皮膚按摩,增強皮膚抵抗力。必要時在骨突出處用氣墊、棉墊圈等保護。

5.重視病人心理疏導,消除怕站不起來,不能行走的顧慮,取得病人配合,使其主動堅持鍛煉。加強防病知識的了解,增強防護意識,防止意外跌倒致傷和骨折,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特別注意行走安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