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機油知識(五)機油粘度

機油粘度是汽車發動機潤滑油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基本由基礎油和添加的粘度改善劑共同決定。目前,國內機油廠商基本沿用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標準,也就是我們通常在各種油桶外看到的)0W-40,5W-30,10W-40等這些標識。

我們用一張圖來解釋這些標識內數字的作用:

不同黏度的潤滑油有什麼作用呢?

  1. 第一個數字,也就是W之前的數字,表示低溫流動性能,W就是Winter(冬天)的意思啦。這個數字越小,說明低溫的流動性越好,0是目前最小的低溫流動性指數了。0W的產品使用4類以上的基礎油製造,要求很高。而且,0W要求-35℃不凝固的極致低溫性能,在-20℃和-30℃這種北方冬季常見的氣溫下也比5W和10W有更好的流動性,這些都是拜PAO這種很好的基礎油所賜啦。而3類基礎油最好也就只能調和成5W的油品,而且要添加大量抗凝劑以防冬季低溫下像花生油一樣凍成一坨。凍起來的潤滑油是沒有潤滑作用的,所以很多卡車司機冬季用秸稈燒油底殼給發動機內的機油升溫,這樣既危險又容易使機油變質,所以選用耐低溫的機油產品是最好的選擇。

    Advertisements

    簡單說,就是,北方經常低溫嚴寒的地區冬季盡量選擇0W機油,或者5W的機油也能勉強使用。

上圖為機油-30度低溫實驗的圖片,從左到右依次為5W-30,0W-40,5W-40樣品,中間0W-40樣品完全未凝固,透明液態,5W-30樣品部分凝固渾濁,5W-40樣品也已經部分凝固渾濁了,從傾倒流動速度來看0W-40樣品也至少是5W-30的2倍

二、橫線後面的數字,20或者30,40甚至有的是50表示了機油在發動機熱車完成正常運轉情況下的粘度,即高溫粘度,這個數字越大,機油越稠,越小則越稀。根據發動機的不同需要選擇不同高溫粘度的機油。

比如,新發動機,或者日本產的高精密度發動機,可能只需要30粘度或者20粘度的機油,而歐洲車系普遍需要30或者40的機油。因為加工精度,發動機的縫隙大小等不同,高粘度的潤滑油能更好的密封活塞和缸體之間的微小縫隙,也就是能耐受更大的縫隙啦,某些高級日本車的發動機,20的油就足夠了,因為加工精度更高縫隙很小啊。同樣的道理,老發動機由於工作磨損和損耗,需要稍高粘度的機油,比如開了5-6年後,可能歐洲車需要從30的機油換成40的,這樣才能保證機油對氣缸的密封性能。

Advertisements

還有,追求駕駛感和性能的車主,可能發動機會運轉在比較高速度和高功率情況,這樣請選用稍高粘度的機油,比如40粘度。如果追求省油,則推薦30粘度的機油。粘度越低,省油當然越多~。

總之:機油的高溫粘度需要根據車主和發動機的自身需求,進行選擇,埃潤推薦全合成0W-40的機油,普遍適合各種車型,具有最好的平衡性和可靠性(有些車加30的油就會少量竄入曲軸箱,會造成各種問題,比如「燒機油」,而30的車加40的油,動力會好點兒,油耗稍高,駕駛樂趣增多也不錯~)。

下面啰嗦講一下粘度指數改進劑,普通的基礎油出廠的粘度是不同的,有些很高有些很低,比如PAO基本就有PAO 4,PAO 6和PAO 10這幾款,如果我們想用PAO來調製0W-40的發動機機油,那麼它離40的粘度還很遠,就需要增加粘度添加劑來改善粘度指數。粘度指數改進劑簡稱粘指劑,粘指劑國產的和進口的參差不齊,進口最好的粘指劑是國產的價格的3倍以上。這個差別在哪裡呢?出廠的時候,你是看不出也覺不出任何差別的,但隨著行駛里程的增加,機油內的高分子物質比如粘指劑的分子,會隨著發動機的高溫剪切作用而消耗,劣質的粘指劑會在發動機工作中快速的被消耗,然後換機油的時候,機油粘度就如水一樣稀薄了,變得這麼稀的機油當然無法維持發動機的正常運轉!所以用好的粘指劑,對於延長換油周期以及保護髮動機使用壽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下圖為潤英聯(美國)的粘度改進劑樣品:

題圖是一部12缸發動機,酷斃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