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方劑——補益劑2

凡用滋補人體氣、血、陰、陽的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統稱為補益劑。

這類方劑是根據虛則補之,損者益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理論立法,屬於「八法」中的補法。

在複習之前,還是需要說明一下,咱們不寫計量,因為「三因制宜」理論,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因地而異,病和病是不同的,人和人的體質也是不同的,沒有標準的計量,所用計量只要在中醫藥法的範疇內就行,咱們只分析複習方劑的配伍組成。

今天咱先從補氣開始,循序漸進,一點點複習。

補氣劑:

四君子湯中和義  參術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  祛痰補氣陽虛餌

除祛半夏名異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這是一首湯頭歌訣,包含了:四君子湯,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湯。

Advertisements

先看四君子湯。組成: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

主治:脾胃氣虛證,補氣健脾。

症見:氣短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緩等。

分析: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便會出現諸如:氣短乏力,面色萎白,語聲低微等癥狀。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而脾失健運則會出現水液停滯,濕從內生,故食少便溏。而舌淡苔白,脈緩虛等,皆是一個氣血不足的表現,氣虛不足,又側面證明了患者的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源頭出問題了。

其治療,當補益脾胃之氣,脾胃健旺,諸症消失。

君葯:人蔘,甘溫益氣,健補脾胃。(其實這個真不局限於人參,党參,太子參,花旗參,紅參等都有用,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臣葯:白朮,助人蔘補益脾胃之氣。以其苦溫之性,健脾燥濕。這裡就牽扯一個脾的喜惡,脾為太陰濕土,喜燥惡濕,所以我們常常說濕濁困脾,所以說但凡有健脾的方劑,都有除濕的藥物組成,有可能燥濕,也有可能利水,不一而足。

Advertisements

佐葯:茯苓。配合白朮健運脾氣,且取茯苓甘淡之性,滲利逐水,一補一利,讓人蔘白朮的補益不會停滯。

使葯:炙甘草,以甘溫之性助參、術補中益氣,更兼調和諸葯。(當然也不局限於炙甘草,看情況,也有用生甘草的。)

細品四葯,皆是甘溫緩和之品,呈君子中和之氣,故曰:「四君子湯」。四葯合力,功在補脾健胃,兼司運化之職,且能滲利濕濁。

簡簡單單四味葯,堂堂正正補脾方。此方走的正路,用陽謀,藥味簡單,功效卻不簡單,真正完美體現了中醫理法方葯之精妙,君臣佐使之合謀,扶正氣而去病邪。

下來的幾個方劑,都是在四君子湯的原基礎上,加減改變的,所以就粗略一過,我們只看他改變的地方。

異功散: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

加了一味陳皮,苦辛,性溫,歸肺經,脾經。陳皮也有健脾的作用,但是在這裡取的是行氣化滯,燥濕化痰的功效。也就是在健脾益氣的基礎上,增加了行氣,化痰,化滯的效果。

六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

比之異功散又多了一味半夏,半夏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還是痰,脾胃氣虛的同時且生痰濕。異功散是痰濁,而這個痰則更厲害些,痰結。六君子湯的化痰效果較之異功散又強大一些。

香砂六君湯: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砂仁。

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多加一味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攻下是行氣調中,和胃,醒脾等。出現用香砂六君湯,是個什麼情況?就是脾胃虛弱到一定程度了,脾失健運生濕,濕生寒,寒凝生痰,所以在化痰利水行氣的基礎上,又加入養胃,溫中的砂仁,取其芳香行氣,溫性溫中。

以上均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減演化的,四君子湯,重在補脾胃之氣,兼助脾胃運化,具有補氣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氣虛之證。

今天的每日方劑到這裡就結束了,熟讀背誦那首歌訣,就等於記住了:四君子湯,異功散,六君子湯,砂仁六君子湯,四個方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