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熱四肢寒中醫怎麼分析

身熱肢寒

[概念]

身熱肢寒,是指熱病周程中同時出現既有發熱又有肢冷的癥狀而言。

《素問.厥論》曾有:"身熱""手足寒"的描述;《傷寒論》則有"熱深厥深""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的記載,並把身熱與肢寒作為一個主症加以辨證論治。後世醫家皆宗仲景之說。

身熱肢寒可見於外感熱病初期,因風寒之邪束於肌表,正邪相爭,身熱始起,此際四肢亦覺寒冷,但為時短暫,隨熱勢轉盛而肢溫,故不屬本篇討論範圍,詳見"惡寒發熱"節。

[鑒別]

常見證候

熱深厥深身熱肢寒:壯熱不退,手足厥冷,頭痛胸悶,面赤氣粗,煩躁譫語,繼則神昏,小便黃赤,舌質紅絳而干,脈滑數或洪數。

陰盛格陽身熱肢寒:身熱面紅,咽燥而痛;手足厥冷,下利清榖,舌淡苔白脈沉細欲絕。

Advertisements

鑒別分析

熱深厥深身熱肢寒:多為外感熱病後期,外邪入里,逆傳心包;或暑熱之邪,郁遏內閉所致。臨床可見壯熱不退,頭痛,面赤,煩躁氣粗,神昏譫語,而手足逆冷。若暑熱內侵,氣鬱不伸,則壯熱胸悶,手足逆冷,口渴汗多,小便短赤,脈洪數。其病機是邪熱熾盛,逆傳於里,不能外達,熱深厥深。治療前者以泄熱達郁,清心開竅為主,方用清營湯合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加羚羊角、鉤藤、石決明等;後者治宜清暑解熱,方用白虎加人蔘湯或清暑益氣湯加減。

陰盛格陽身熱肢寒:多為外感熱病後期,誤用汗、吐、下后,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格陽於外所致。臨床可見身熱咽燥,面紅如妝而四肢厥冷,下利清榖,脈微細欲絕。其病機是陽衰陰盛,虛陽浮越。治療當以溫陽救逆,通陽復脈,方用通脈四逆湯加減。

Advertisements

上述二證雖均可見於外感熱病的後期,但一系溫熱之邪內陷心包,邪遏不達,熱深厥深;一系熱病屢經汗下,陽氣大傷,陰盛內生,或風寒之邪傳入三陰,陰寒熱盛,虛陽格拒。鑒別要點:前者以壯熱肢寒,神昏煩躁,口渴脈數為特徵,熱為本,寒是標;後者以四肢厥冷,身反不惡寒,脈微欲絕為依據,寒是本,熱為標。臨床上必須詳審病因病機,庶免誤診。

[文獻別錄]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少陰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其外證面赤發熱而煩,頗類陽熱,其內則不渴,下利清榖,小便清白,爪甲青白,四肢厥冷,脈浮微欲絕,一派陰寒虛證。宜通脈四逆湯冷服之,從其陰而復其陽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