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后旗蒙古族傳統祭火儀式隆重舉行

​​​​​大公網內蒙古2月9日訊(記者王月)農曆臘月廿四,內蒙古烏拉特后旗蒙古族群眾身著傳統服飾,與各族群眾一起,相聚在呼格吉樂廣場參加全市第十四次烏拉特蒙古族傳統祭火儀式。巴彥淖爾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友鄰旗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各地專家學者以及旗四大班子領導、在旗處級領導、離退休老幹部、規模以上企業負責人、各蘇木鎮負責人以及全旗各界人士近千名群眾參加了祭火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畜昌盛、繁榮富足、幸福平安,以此迎接新春的到來。

呼和吉樂廣場上各色彩旗迎風輕舞,早早的披上了節日的盛裝,廣場的布置展現出濃濃的「年味」。舞台兩側搭建了蒙古包,蒙古包正南方擺放著巨大的祭火堆。蒙古族群眾穿著漂亮的蒙古袍,大包小包帶著奶食、糕點、乾果、白酒等祭品來到廣場,前來參加晚上的祭火活動。悠揚的馬頭琴聲、醉人的歌聲,帶著喜悅、帶著對烏拉特后旗美好明天的祝願,縈繞在廣場上空。歡樂的民族舞蹈踏著明快的節奏讓人陶醉,趕走了初春的寒意。在一個個精彩的文藝表演后,一支歡快的安代舞表演拉開了祭火儀式帷幕。

下午5時30分,祭火儀式開始。誦詞團用蒙語念著祭祀誦詞,伴著《火神祭祀文》的吟誦,參加祭火活動的旗領導手持火把將灶火點燃。隨後,祭祀人員把五綵綢緞包裹的香柏、榆樹皮、針茅草等祭品一起投進火灶焚燒,灑入「哈利木」,使得灶火熊熊燃燒。在祭火活動現場,來自全旗的蒙古族群眾身著華美的民族服飾,帶著精心準備好的祭祀品從四面八方趕來,大家圍繞在灶火周圍,紛紛將準備好的食物羊胸叉、奶食品、酒等供品撒入熊熊燃燒的篝火內,跟隨主祭祀人員圍繞祭火順時針轉動,一邊祈福一邊拋灑祭品,並向火、天、地叩拜,灶火見油和酒火勢竄高,「啪啪啪」作響,溫馨的祝願化成縷縷炊煙。與此同時,節日的禮花在天空綻放,伴著人們的祈福聲將祭火活動推向了高潮。讓全旗人民體驗了一場別具民族風情和傳奇色彩的祭火儀式。

烏拉特后旗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斯慶畢力格告訴記者:「每年旗里舉辦的祭火儀式我都來參與,這樣的活動舉辦的非常有意義,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和保護」。今年七十多歲的蘇木亞老人也是眾多祭火中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她幾年前禁牧搬到旗里住上樓房后,在家祭火就不像牧區那樣方便了。「旗里每年的集體祭火儀式我都參加,祭火就是期盼美好和幸福,來年的日子一定會更美好。」祭火就是祭火神,祭火拜火神是蒙古人從古遵循的法則。在蒙古人的意識中,火為大地母親所創造,具有極其廣泛的護佑作用。同時,人每日每時都離不開火,所以,祭火是所有祭祀活動中占首要地位的習俗。

近年來,烏拉特后旗隨著轉移進城牧民數量增多、生活條件的改善、居住樓房的人也居多,另外外地旅遊者或探親等人員沒有個很好的祭火條件。在每年臘月廿四烏拉特后旗舉行集體祭火儀式,一方面為更好地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滿足了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共同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社會和諧進步、各族人民吉祥安康,同時也讓這一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保護。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