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發紅包,互聯網大佬們在春節玩不出新花樣了?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全民搶紅包的時節了,仔細算來這已經是紅包大戰的第5年,當年風靡的搶紅包模式已經從峰頂回歸成為波瀾不驚了。

用手機發紅包的模式,最早是微信在2014年的春節搞出來的,據說是財付通的一個小團隊開發了10多天加班趕出來的一款春節應景作品,初衷是增加一些新年氣氛,但沒想到一夜爆紅。微信紅包意外提升了騰訊在第三方支付領域市場地位,微信支付迅速普及成為市場的第二名。

「一個微信紅包就超過了支付寶8年做的事。」馬雲也被微信紅包震驚了,他稱此舉為「珍珠港事件」。自此微信紅包在中國互聯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夜,微信和支付寶以及其背後的騰訊和阿里巴巴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影響了整個互聯網產業的格局。

Advertisements

不甘被偷襲的阿里系以及更多被微信紅包的成功所鼓舞的企業很快也加入紅包大戰,自此每年春節發紅包也成為春晚之外的一個保留節目,而且形成了一個有規律的發紅包鏈條:微信發完支付寶發,支付寶發完QQ發,QQ發完淘寶發,淘寶發完京東發,京東發完蘇寧發......

互聯網圈為什麼熱衷於發紅包呢?

首先肯定是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增加節日氣氛。春節作為我國最大的節日,具有很強的儀式性,放鞭炮、發紅包、貼春聯都是為了滿足這種心理,因此手機紅包天生具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大家喜聞樂見,喜歡參與。而迎合節日不光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專長,國外的互聯網公司例如著名的FLAG也同樣會利用節日進行推廣。

第二層原因是營銷需要。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每年發紅包的主力都很集中在幾個公司或者行業:除了騰訊和阿里之外,最熱衷於發紅包的是電商領域的企業。

Advertisements

出現這樣的特點的原因很簡單:阿里巴巴和騰訊爭奪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場中的地位,微信用紅包進攻,支付用紅包防守;而電商企業是紅包的最大受益者,春節就是購物節,每年淘寶和京東蘇寧都是發紅包主力,發紅包其實還是為了搶紅包——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管是搶的紅包還是長輩發的紅包,到底都是要花的,電商就是希望爭搶這塊市場。

第三就是純粹的品牌曝光。每年紅包大戰都會吸引用戶的廣泛參與,所以也是廠商們做品牌宣傳的好時機。春晚每年的紅包活動都有大量的企業爭相贊助,想想看幾秒的露臉能帶來什麼廣告效果?其實都是為了品牌宣傳而已。

紅包審美疲勞

雖說每年的春節紅包活動都在繼續,但是經過四年的紅包大戰之後,用戶對搶紅包的審美疲勞也在增加,對紅包有了抗藥性。「戳破手機屏也只是搶三五塊錢,真心耽誤一家人聊天、看春晚。」搶紅包給大眾的挫敗感越來越強,再加上紅包在日常也能搶,不少用戶的參與熱情開始下降了。

所以從2017年春節開始互聯網圈發紅包模式出現了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廠商們主動弱化「紅包大戰」這樣的競爭概念。從2017年的春節其,微信和支付寶不約而同的不再提紅包大戰了。騰訊集團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表示,希望用戶在春節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支付寶紅包產品負責人也稱,沒有所謂的「紅包大戰」,支付寶對於紅包也沒有任何拉動業務的指標。

另一個方向是增加新的科技元素和新的玩法,比如將AR元素應用到搶紅包活動,QQ和支付寶均公布了AR紅包玩法:紅包發起者在指定位置發布紅包,其他用戶前往該地點,通過開啟攝像頭才可領取紅包;在新玩法方面,支付寶增加了集五福搶紅包的活動,給紅包增加了社交元素,QQ則在2018年春節推出了走路搶紅包活動。

干不掉的紅包

既然用戶的審美疲勞越來越嚴重,眾多互聯網公司們為了能讓用戶玩出花樣都絞盡腦汁了,為什麼不幹脆取消發紅包呢?

很顯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阿里和騰訊以及眾多的電商企業之所以沒有取消紅包活動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如果退出損失大於收益,雖然用戶的參與度下降,但是投入的紅包費用換來的廣告效應和營銷收入依然是划算的。

第二,大家都陷入了囚徒困境。說到底,紅包並沒有徹底失去用戶關注,依然有較大的參與度。誰也不敢先撤出——如果別家還在玩而自己不玩,就會完全的把市場拱手讓人。

第三,沒有更好的玩法取代紅包活動。阿里巴巴在嘗試新玩法上不遺餘力,近幾年一直力推新年集五福的活動,甚至喊出了「新年俗集五福」的口號,但結果只能用「然並卵」來總結。原因是和紅包相比集五福並不是過年的習俗,另外2016年支付寶的集福活動因為難度問題最終集齊的人只有幾百萬,造成了這個活動評價也不太好。更重要的是集五福實際上還是是建立在瓜分支付寶紅包的基礎上,根本無法單獨存在。

所以說,雖然發紅包活動越來越不被大家稀罕,但未來幾年或者說很多年,它可能還是會留在春節的舞台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