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沒堵,測測這裡就清楚!一旦發現晚了,會要命!

冬季節是血管堵塞的高發季,早晚溫差大,血管收縮變細,加上天氣乾燥,一旦補水不足,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度高,血液運行不流暢,人體血管容易出現堵塞現象,從而引發各種血管疾病,稍有不慎,將危及生命。這類情況以中老年人群較為常見。

案例:68歲的李大爺常覺腿涼腿麻,每走一段路就腿痛,不得不停下稍息片刻。最近兩月,甚至不走路也痛,每日只能撫著下肢屈曲而坐,夜不能寐。 起初,李大爺將其當成「老寒腿」,便自行泡熱水、貼膏藥、吃止痛片,可一直不見好轉。前些天實在熬不住了,才到醫院就診。

檢查發現下肢血管堵住了,被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外科醫生用細針穿刺大腿根部的血管,用支架撐開堵塞的血管,大爺發涼的腿腳瞬間回暖,困擾數月的「老寒腿」神奇地消失了。

Advertisements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4個常見的階段

早期患肢發涼、發麻;中期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後會覺得小腿部痛,稍息片刻又能繼續行走,以至常被誤以為是衰老所致,延誤病情;晚期即「靜息痛期」,即使不行走也會出現肢體遠端疼痛,夜不能寐,患者常整夜抱膝而坐;終末期,肢體潰瘍甚至壞死,只能截肢保命。

其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與腦梗死(簡稱腦梗)、心肌梗死(簡稱心梗)一樣,同屬血管硬化性疾病,只是發生的部位在下肢。其發生也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曾發生過腦梗或心梗的人,發生該病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很多。

眾所周知,發生腦梗或心梗時,如不及時救治,會有性命之虞,而發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若不及時處理,患者雖不至喪命,但也可能面臨截肢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如何防治:定期體檢+及時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早期一般無任何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所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堅持定期體檢,以便儘早發現疾病。一旦出現了明顯癥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積極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應綜合治療,可採取藥物、生活方式調整、運動、血管腔內治療和手術等多種治療手段。

  • 輕者,藥物+生活方式調整

對於癥狀較輕的患者,常通過藥物(如血管擴張葯、抗血小板葯、降脂藥物等)和生活方式調整來治療。目的在於降低血脂和血壓,控制血糖,改善血液高凝狀態。

鑒於患者常藏身於「三高」以及吸煙人士中,而精神緊張、脾氣暴躁等也是高危因素,因此,防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首先需要注意飲食習慣,以低脂、低糖、低鹽飲食為主,戒煙限酒,以及保持良好心態,避免情緒激動。此外,每日宜適當運動。

  • 重者,手術治療

對於重度間歇性跛行、靜息痛、潰瘍或壞疽的患者,則需考慮手術治療。目的是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肢體血供。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合併支架植入,是目前首選的一線手術治療方案。手術微創,風險低,恢復快。方法是經動脈穿刺,輸送球囊導管至動脈狹窄或閉塞的部位,擴張、重建動脈管腔,再放入支架。

術後患者,也要注意日常健康飲食,平時適當鍛煉,避免久坐不動,最好每天能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散步,保持下肢血管血流暢通,以免血管再次堵塞。

如何自測:簡單2步到位

中老年人防範心腦血管疾病,除了勤測上臂血壓以外,還應給腿部也量量血壓。通過測量下肢血壓,算出踝臂指數,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動脈硬化。

踝臂指數是下肢血壓與上臂血壓最高值之比。正常比值應高於1,若低於1,則說明腿上有動脈硬化,應及時到心血管科就診。比值越小,情況越嚴重。

第一步:測量下肢血壓法

採取標準仰卧位,暴露下肢,褲腿不宜過緊;將袖帶纏在腳踝上方,測量足背動脈或脛后動脈血壓。足背動脈位於足背偏內側,脛后動脈位於腳踝內側下方。

第二步:計算踝臂指數

先測量雙上臂收縮壓(高壓),取其平均值。如果兩側的高壓壓差大於10毫米汞柱,那麼就以較高的值為準。然後測量雙腿的高壓,取其平均值。最後用腿部的高壓值除以兩臂的高壓值,得出的數值就是踝臂指數。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