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暴漲近2% 最後上車機會(附股)

藍籌題材攜手上漲 上證50暴漲近2%

今日三大股指跳空高開,早盤均未回補跳空缺口,滬指受房地產、水泥、銀行板塊拉升影響下,成功收復3200點整數關口,深成指與創業板持續走高,午盤站穩10日均線,上證50暴漲近2%。

截至發稿,滬指報3210.96點,漲56.83點,漲幅1.80%,成交1083億元;深成指報10467.42點,漲175.54點,漲幅1.71%,成交1092億元;創業板指報1665.46點,漲17.39點,漲幅1.06%,成交314.1億元。

盤面上,房地產開發、水泥、銀行、機場航運等板塊漲幅居前;碳纖維、氟化工、農業服務、晶元等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方面,北大醫藥、九安醫療、江南嘉捷、安彩高科等25餘股漲停;步森股份、博雲新材、凱恩股份、華菱精工、養元飲品等跌幅居前。

周邊市場方面,截至發稿,台灣加權指數報10421點,下跌1.02%;香港恒生指數報30110點,上漲2.21%,韓國綜合指數報2418點,上漲1.36%。

上證指數強勢收復3200點 紅包行情開啟

受歐美股市集體大反彈的影響,今日兩市各大指數紛紛高開,並且早盤全線走高,滬指在保險、銀行等金融股加之房地產板塊走強的帶動下,向上收復3200點,另外深市三大股指表現雖不如昨日強勢,但也算是穩定,早盤維持紅盤震蕩狀態,國產軟體、雄安新區等題材輪動走強。

距離春節還有兩個交易日,是持幣還是持股又成為一部分投資者要考慮的問題,隨著上周的大跌,本周迎來了年前的紅包行情,昨日和今日早盤兩市不管從指數還是個股上都表現不俗,上周空方肆虐市場后,本周報復性反彈開啟,加之隨著一系列市場利好因素的刺激,不管是市場有消息稱,中國證監會及相關監管部門在周末進行窗口指導,以支持股票市場穩定,還是1月信貸數據超預期,新增貸款2.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周市場做多情緒;另外年後是否有紅包行情是投資者關心的重點,隨著今日指數的反彈,加之權重股的走強,短期指數再次下殺的動能明顯減弱,年後紅包行情可期。

另外從盤面上看,滬指高開高走,一路上行,當前處於下有缺口支撐上有缺口壓力的狀態,從當前來看,滬指已經回補部分缺口,來到了五日線附近,因此後市將進一步爭奪五日線的得失。小級別看,滬指已經反彈將近150點,加之明顯出現縮量,因此謹防年前指數在五日線的壓制下出現震蕩。創業板沖高回落,短線距離五日線偏離較大,並且下方量能減少,因此需震蕩夯實為後市繼續反彈奠定基礎。

周二兩市再次向上反彈,滬指在上證50走強的帶動下,一路震蕩上行,收復上方3200點,另外深市三大股指今日也是維持紅盤震蕩,聯手上行,市場個股漲多跌少,午後指數繼續維持紅盤震蕩運行的概率較大,操作上,隨著前一波的暴跌,市場很多個股被錯殺,可逢低關注相關有業績支撐的且先於大盤企穩的二三線藍籌。

對當前市場不宜悲觀的四個理由

隨著相關預期對市場影響加大,2月以來股指快速回調。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已經處於底部區域,投資者對後市不宜悲觀,主要有四個理由:

1、目前股價處於60日均線之上的個股佔比僅為6.53%,非常接近於2015年9月初(4.81%)和2016年2月初(5.51%)低點時的水平。賺錢效應的收縮處於極端位置,指示市場已經反映了部分過度悲觀預期。

2、超過半數申萬二級行業已經跌穿了2015年到2017年期間四個重要市場低點時的收盤價。我們統計了102個申萬二級行業最新收盤價低於歷史上重要低點的比例,可以看到,95.1%的行業收盤價已經回到了2017年12月的水平之下,75.5%的行業收盤價低於2017年5月份水平,55.9%的行業收盤價低於2016年1月時的水平,而收盤價低於2015年8月和7月低點的行業佔比高達75.5%和76.5%。上述時間點不僅是股價的階段性低點,也是我們量化指標提示的悲觀預期發酵相對極端的時間點,這顯示本輪市場調整可能已經相對充分,機會正在孕育。

3、市場資金的流出速度明顯放緩,微觀結構正在快速夯實。年初以來海外資金和兩融凈流入是市場重要的支撐力量,而在近期的市場回調過程中資金出現了流出跡象。首先,海外資金的流出與美股回調基本同步,但流出速度已明顯放緩。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2月5日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1175點,次日北向資金凈流出98億元。2月8日道·瓊斯工業指數再次下跌1033點,次日北向資金凈流出僅26億元,流出規模明顯下降。結構上,近期海外資金大幅減持銀行、非銀金融、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等價值白馬股,但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到8日已轉為凈流入。其次,兩融資金的凈賣出速度同樣在放緩,且年初以來兩融資金累積凈買入額已從高點566億元回落至43億元,顯示年初流入的資金已基本出清。結構上,兩融資金上周集中賣出非銀金融、電子、銀行和有色金屬等板塊,但2月7日到8日兩融資金對於銀行和房地產行業個股已轉為凈買入,非銀金融品種的凈賣出額也大幅減少。

4、近期市場對相關政策預期的關注。我們認為,金融去槓桿進一步推進的前提是穩中求進,近日央行「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的表態就是印證。幾乎每一次市場對金融去槓桿預期趨向集中時,離市場機會的出現也就不遠了。

當前市場處於高性價比區域,問題是在市場反彈時買什麼,中期又該如何布局?我們對申萬二級行業的當前股價和2014年以來的6個(2014年6月23日、2015年7月9日、2015年8月28日、2016年1月27日、2017年5月11日以及2015年12月27日)重要低點進行復盤,結果顯示,市場風格可能並不會太明顯。如果買價值白馬股,買的是未來階段業績增長的確定性,但輸在彈性;如果買「製造+創新」龍頭,短期微觀結構相對健康,但在季報驗證期可能面臨分化,而中長期無疑是挖掘基本面拐點的重點方向。

創業板指發力飆升3.49% 三大數據解讀創藍籌上漲邏輯

昨日,A股市場呈現震蕩反彈態勢,其中,創業板指強勢反彈,漲幅達3.49%,創下2017年7月27日以來的最高漲幅。分析人士認為,隨著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披露,業績「地雷」逐步排除,創業板尤其是創藍籌股將迎來利空出儘是利好的局面,有望迎來建倉良機。今日本文特從業績、增持和資金流向等三方面數據對創業板及其績優龍頭股進行分析梳理,以供投資者參考。

26家公司一季報預喜

昨日,創業板指強勢反彈3.49%,表現最為亮眼,收報1648.07點。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場風險偏好已經處於較低水平,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已經比較有限,未來將逐步回升,創業板中的成長股人氣正在不斷積累,成長龍頭股將受到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窗口期的業績推動,業績「地雷」逐步排除,創業板中的創藍籌標的迎來利空出儘是利好的局面,估值較低的創藍籌標的有望迎來布局良機。

媒 體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已有1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年報業績,有9家公司2017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創業軟體(159.10%)、華中數控(146.80%)和御家匯(114.85%)等3家公司2017年凈利潤實現同比翻番。

除上述已披露2017年年報的11家公司外,截至目前,還有70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到502家,佔比逾七成。其中,有86家公司預計2017年年報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翻番,開元股份、中際旭創、康躍科技、智飛生物、鴻特精密、萊美葯業、北陸葯業、力源信息、恆信東方、寒銳鈷業和亞光科技等11家公司預計2017年年報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均在5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上市公司2018年一季報業績表現同樣出色,截至目前,共有27家公司披露一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26家,佔比逾九成。其中,花園生物、漢鼎宇佑、金科文化、昌紅科技、雅本化學、創業軟體、海達股份、迪森股份、華伍股份等9家公司均預計今年一季報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翻番。

綜合來看,市場人士普遍表示,近期的暴跌將市場風險偏好壓制到極低,市場資金逐步轉向業績成長性較好的「創藍籌」標的,創業板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和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整體較好的表現,顯示出在逐步摒棄較為浮躁的外延式增長后,以內生式增長為主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具備較強的成長能力,而這也有望成為創業板未來進一步反彈的重要邏輯,其中估值較低的高成長標的尤為值得關注。

產業資本增持53隻成長股

進一步梳理2月份以來產業資本增持情況發現,創業板成長性較好的公司股票成為近期產業資本增持的重點,也是創業板日前強勢反彈的重要動力源。2月份以來截至昨日,共有76家公司股票獲產業資本增持,合計增持金額達到10.21億元。其中,有53家公司預計2017年年報業績實現增長,佔比近七成。

從產業資本增持金額看,有25家公司月內產業資本增持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金龍機電(23183.71萬元)、強力新材(6133.00萬元)、易聯眾(5579.37萬元)、潤和軟體(4577.10萬元)、宣亞國際(4230.63萬元)、耐威科技(4135.35萬元)、星源材質(3903.38萬元)、東方網力(3763.90萬元)和東寶生物(3745.56萬元)等公司期間產業資本增持金額居前,均在3000萬元以上。

天風證券表示,目前創業板中的成長龍頭股估值接近歷史底部,吸引產業資本增持意願逐漸上升,產業資本入場為市場注入增量資金,利好A股市場未來走勢,值得關注。

截至昨日收盤,創業板指整體估值為42.96倍,上述月內獲產業資本增持的76隻個股中,有35隻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低於創業板整體估值水平,佔比近五成。其中,東方日升(16.69倍)、振東製藥(21.31倍)、鐵漢生態(22.15倍)、三雄極光(23.40倍)、三聚環保(23.90倍)、中元股份(27.89倍)、鵬輝能源(27.94倍)、電連技術(28.21倍)和優德精密(29.05倍)等9隻2017年年報業績預喜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不足30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優勢。

逾25億元大單湧入112隻績優股

媒 體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在可交易的682隻創業板成份股中,2月份以來截至昨日,有170隻個股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其中,112隻個股預計2017年年報業績實現同比增長,佔比近七成,合計吸金25.48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112隻績優股中,月內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超1000萬元的個股有40隻,飛利信(16671.25萬元)、東方國信(15586.7萬元)、上海鋼聯(10371.47萬元)、信維通信(10300.88萬元)、鴻特精密(9556.97萬元)、華燦光電(9003.01萬元)、美亞柏科(6952.14萬元)、南都電源(6533.68萬元)、當升科技(5906.89萬元)和金通靈(5500.87萬元)等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居前,均超5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成長性較好的創藍籌標的股價近期超跌十分明顯,上述112隻績優股中,僅26隻個股月內實現上漲,其中,美聯新材、華燦光電、易華錄、賓士信息、英科醫療、飛利信、上海鋼聯等個股月內累計漲幅均在10%以上。相反,有86隻創業板成份股月內股價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23隻個股期間累計跌幅在10%以上,中科信息(-17.71%)、恆通科技(-17.62%)、瑞特股份(-16.13%)、中航電測(-15.91%)和朗科智能(-15.19%)等個股月內累計跌幅居前。

興業證券認為,創業板此前調整相對充分,估值水平和機構倉位結構顯著改善,假如市場調整結束進入反彈窗口,創業板中的低估值績優股將更具彈性,近期獲市場主力資金青睞的業績高成長的創藍籌標的未來有望進一步估值修復,後市值得期待。(證券日報)

創業板成長龍頭要逆轉上證50? 創藍籌有望成中國經濟的新活力

深交所上周五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一時間引來行業頗多討論聲。 券商中國昨日推出的「這個周末,深交所有重要發布被忽視!"新經濟企業"的機會!看四大要點」(點擊藍字,閱讀原文),就「新經濟企業」面臨的歷史性機遇進行了分析。今天我們將就這一話題再次展開分析。

一國經濟的根本活力在於企業,一國經濟的國際認知度歸根結底也在於企業。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最耀眼的莫過於互聯網崛起,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一批躋身世界前列的互聯網公司,成為了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部分。

但遺憾的是,這些明星科技企業,最後幾乎都不是在國內上市。隨著深交所宣布3年內打造成新經濟主場,成為中國科創企業的首選上市地,國內科創企業IPO優化流程行動即將開啟,新一波科創企業的資本盛宴即將來臨。

從瞄準新經濟主場的創業板出發,我們發現,不足9歲的創業板未來成長潛力非常巨大。目前,創業板的總市值才4.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同期美國市場「FAAMG」——FACEBOOK、亞馬遜、蘋果、谷歌和微軟5大巨頭市值已經達到了3.3萬億美元。

再從統計數據來看,過去 10 年在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佔比來看,國內交易所佔比仍然不高。深交所新經濟公司比例僅為12%,而上交所僅為1%,遠遠低於納斯達克60%和紐交所47%的比重。

差距就是動力,就是潛力。更何況,放眼周邊,各家交易所都在快馬加鞭,銳意改革。今天,上交所報告提出,360通過江南嘉捷實現重組上市,已經成為滬市「新藍籌」行動的標誌性事件。如果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都回歸的話,「新藍籌」行動規模將非常巨大。同時,港交所也痛定思痛,修改上市章程,提設創新板,旨在吸引一些初創、未有盈利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可見,交易所爭奪新經濟企業之戰正酣。

面對差距和競爭,唯有改革和創新,才能不負時代重託。深交所唯有加快改革步伐,迎頭趕上,才不會錯過新一波科創企業上市的資本盛宴。

資金正在戰略看多

創業板單日漲幅3.5%

今天,創業板指收報1648.07點,漲幅3.49%,創去年7月底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成交535億元。而在過去一年當中,「領頭牛」的上證50指數,卻仍下跌0.17%。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龍頭要逆轉上證50了?這個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討論的話題,今天再次上演。

目前,創業板在2017年取得了利潤增速超過10%的好成績。不過,創業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差距實在太大。在700多家公司中,共有11家預計凈利潤超過10億,除了溫氏股份一家貢獻了70億元利潤外,其他如:三聚環保(300072)、藍思科技(300433)、捷成股份(300182)等,都有十多億元的凈利。換言之,只佔1/70公司貢獻了1/9的凈利潤。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創藍籌的說法。

天風證券徐彪:戰略性看多成長龍頭

業績預告表明成長龍頭股在去年四季度業績有所加速。而成長龍頭股估值接近歷史底部,根據朝陽永續一致預期,中證500指數2018年的PE為17倍,創業板指2018年PE為22倍,處於歷史地位,具有較強吸引力。而且近期資金悄然流入創業板和中證500。近期,易方達創業板ETF(519915)和南方中證500ETF(510500)分別獲得25億和3億元申購其中創業板份額大幅上升。

中國新經濟主場,未來要長什麼樣?

目前,國內創業板的總市值是4.5萬億元左右。2017年,創業板IPO募資521.85億元,增發募資883.85億元,合計融資1405.7億元。

顯然,當前的局面與深交所要成為新經濟主場的目標,距離仍然非常大。作為對標的方向,我們去看看美國的新經濟主場,在過去一年當中走勢最好的FAAMG股票中,我們看到,這些企業都是全球知名公司,從市值來看,僅此5家企業目前的市值就達到了3.3萬億美元。

4.5萬億人民幣PK3.3萬億美元,顯然,中國新經濟的主場,成長潛力仍然十分巨大。

從統計數據分析,過去 10 年在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佔比來看,國內交易所佔比仍然不高。深交所新經濟公司比例僅為12%,而上交所僅為1%,遠遠低於納斯達克60%和紐交所47%的比重。

值得重視的是,上交所也在厚積薄發,奮勇發力。今天,上交所報告提到,360通過江南嘉捷實現重組上市,已經成為滬市「新藍籌」行動的標誌性事件。如果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都回歸的話,「新藍籌」行動規模將非常巨大。但是,回歸地最終會是在滬市還是在深市呢?

科創企業的資本盛宴即將來到

不得不說,現在首要上市地之爭日趨激烈。回想 2009 年,創業板開閘,IPO 井噴,不少人抓住歷史機遇輕鬆成為了億萬富豪。如今,相似的歷史機遇即將重新擺在了面前,眾多獨角獸企業、以及背後的 VC/PE 機構早已迫不及待了。誰會成為了此次資本盛宴的受益者?

我們先看看2017年,中國企業境內外上市的交易所分佈情況。顯然,在2017年IPO加速的背景下,2017年共有380家企業IPO申請成功過會,較2016年申請成功過會的企業數量249家同比增長52.61%。國內資本市場成為企業上市的首選地,滬深兩市幾乎平分秋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港交所「搶食」正酣。2017 年 12 月 15 日,港交所宣布將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兩個章節:1、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2、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在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看來,這是港交所 24 年來最大的改革,以後在港股 IPO 更容易了。

放眼國內,小米科技、陸金所、螞蟻金服、快手、騰訊音樂等等新經濟企業,都在欲欲躍試,登陸資本市場。港交所會不會變成內地科技股的狂歡地呢?面對痛定思痛,率先作出改革的港交所,深交所也應該加快改革步伐,迎頭趕上,才能不會錯過新一波科創企業上市盛宴。(證券時報)

基金積極「抄底」調整持倉結構

在經歷過上周的調整之後,A股12日出現反彈。其中,創業板指大漲3.49%,盤中最大漲幅高達4%,創近20個月以來的最高漲幅。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周一的反彈或與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資金「抄底」有關。在經歷上周普通股基凈值平均下跌8%之後,本周多位基金經理紛紛表示計劃在現階段調整持股結構,基本面成為當前最為看重的因素。

板塊方面,創業板龍頭以及核心藍籌股均有人看好。對於後市,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並不悲觀,將在風險充分釋放后的市場尋找估值更具優勢的投資機會。

基金調整持倉結構

多位基金經理表示,計劃趁當前市場的重整階段進行持倉結構的調整。結合12日盤面來看,個股普漲,板塊僅銀行股為綠,高送轉、農機、新材料、國產軟體、晶元、稀土永磁等概念板塊居漲幅榜前列。

華南某公募投資總監表示,計劃做小幅的結構調整,核心藍籌個股如繼續大幅下跌則有加倉機會。銀華基金也表示,調整過後,大量優質公司估值已經具備足夠吸引力。對於新發基金,有更多的空間選擇優質標的,利於建倉。

中小市值股票也逐步進入基金經理的調整範圍。華南一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未來將觀察市場大小風格轉換情況,在市場出現低位啟動新熱點時,逐步將超額收益較大的大中市值股票轉換為跌幅巨大、低估值的中小市值股票,實現組合的貝塔輪轉。另有基金經理則表示調倉資金主要流向二線白馬,部分加倉創業板龍頭個股,但調倉幅度不大。

據數據統計,創業板12日盤中一度大漲近4%,創下近20個月以來的最高漲幅,滬指一度漲逾1%。截至收盤,創業板上漲3.49%,也是繼2017年7月以來創下的單日最高漲幅。

另外,許多基金經理準備在本周進行「抄底」。相對而言,基本面成為這一階段大家最為關注的因素。有基金經理透露,當前基本面研究最為深入的基金經理,對於「抄底」的底氣最足。也有公募投資總監建議普通投資者在此時點分批買入部分基本面較好的重點股票。

偏股基上周普降倉位

受市場影響,基金凈值在上周出現較大波動。據數據統計,上周主動偏股基凈值平均下跌5.69%。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下跌幅度最大,高達8.5%。而跌幅最大的主動偏股型基金,一周之內凈值下跌超16%。

有基金經理透露,按照以前的市場經驗,現在有些基金回撤幅度較大可能已經是風控接管,當發生市場系統性回撤時,唯有控制倉位才有效果。某華南公募投資總監便表示,考慮到市場情緒還有反覆的可能,在前期一定減倉后基本保持倉位的穩定,持股結構也做了一定的調整,春節前將總體保持倉位穩定,保留一定的流動性。

上周,不同的券商數據都紛紛表明,偏股型基金在上周均下降倉位。據光大證券統計,截至2018年2月9日,上周偏股主動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1.18%,與前一周相比下調1.92個百分點,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6.57%,相比前一周下調1.02個百分點;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9.04%,相比前一周下調2.28個百分點。

雖然基金普遍及時降倉,但面對市場的調整,多位基金經理表示,當前倉位並不是最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除了考慮適當減倉以控制基金凈值回撤之外,更多的仍是計劃趁市場回調進行投資組合結構的調整。

A股核心仍在企業盈利改善

對於後市,銀華基金表示,中長期仍保持樂觀。決定A股的核心仍在於企業盈利改善,全球競爭力提升。

招商基金則表示堅持回歸本源,堅守價值投資,在風險充分釋放后的市場中尋找估值更具優勢的投資機會,更加重視盈利和估值的匹配程度以及業績的確定性,同時留意市場調整后可能出現的主線板塊。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A股市場此次回調后,無論滬深300,還是創業板指數的市盈率水平均跌入均值以下,後市並不悲觀。但外圍波動,可能導致A股企穩時間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另外,對於市場風格是否會進行切換,有基金經理表示,大小市值風格漲跌反向輪動規律自2015年股災后一直存在,但中小市值股票自2016年9月起已持續振蕩下跌6個季度,一直沒有形成趨勢行情。雖然最近幾個交易日大市值領跌,中小創反彈,但未來中小市值股票是否能夠形成中級反彈趨勢則無法預測。而且中小市值股票數量巨大、板塊主題眾多,未來即使出現顯著反彈,也如前期天然氣、5G、半導體、影視傳媒主題一樣體現為命中概率極低的一九輪動狀態。當前主要觀察中小市值風格中是否會出現如農業、新疆區域、國企改革等領漲板塊。

主流險企抄底部分超跌中小市值股

在受外圍股市暴跌影響而調整數日後,滬深兩市昨日順利收漲,中小市值個股成為領漲先鋒。市場人士稱,這背後實為資金在推動,其中不乏保險資金身影。

多家主流保險機構投資經理近日在接受上證報採訪時表示,最近將擇機抄底部分估值與基本面相匹配的中小市值個股,持續重點關注傳媒、軍工、化工、機械等去年以來跌幅較大或明顯滯漲的板塊,在這些板塊中挑選龍頭股進行配置。

他們給出的理由有兩點。一是市場震蕩調整后,相較於食品飲料、家電、地產和部分金融股等前期漲幅較大的個股,一些有業績向好發展預期的防禦性中小市值品種,已經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和投資機會。二是根據操作慣例,如果市場出現急速下跌,保險機構出於資金配置、攤薄成本的需求,通常選擇適當增加倉位,而新進保費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也為保險機構提供了追加投資的籌碼。

目前大部分保險機構仍持謹慎不悲觀的投資態度。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經理表示,目前,市場進入調整期,而部分個股進入了布局期。他表示:「從投資經驗來看,當市場連續出現急跌后,有一定基本面支撐又調整到合理估值的個股,往往具備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進可攻退可守。」

而對於近期債市,不少保險機構保持一貫的謹慎參與態度。滬上一家保險機構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記者,短期他們對利率債交易性機會保持密切關注和謹慎參與的態度,對信用債仍維持短久期、中高等級的防禦策略。

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短期流動性寬鬆局面有望延續,跨春節資金壓力有限,資金面相對利好債市。但海外市場方面,近期美國非農就業人數、薪資漲幅超預期,通脹預期抬升導致美國市場股債「雙殺」,海外債市大跌可能會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衝擊。

從基本面來看,短期內通脹對債市的影響有限,但市場對債市基本面的關注點,仍在於1月信貸數據。另一家保險機構固收部投資經理也認同上述謹慎觀點。「昨日數據顯示,1月份單月新增信貸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可能給債市情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疊加數據公布期臨近春節,近期博弈交易性機會的風險較大。」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觀點。「高信貸數據還會對債市造成衝擊嗎?我們認為不一定。」北京一家保險機構固收部投資經理表示,去年金融數據的組合是偏高信貸、低M2、高社融,這種組合對於債市最為不利。但今年的金融數據則有可能轉向高信貸、底部回升的M2和高位回落的社融,而這一組合反而會使得社會融資結構趨於改善,對無風險利率反而是利大於弊的結果。

據上述投資經理預判,債市拐點可能會提前。「債市作為一個至少已經『局部出清』的市場,在當前的大類資產環境中,相對吸引力開始逐步顯現。我們會適當考慮增配10年期國債和國開債,可能從1至3年短久期策略升級到3至5年的中長久期,如果今年想賺取絕對收益,利率債會是首選品種,但考慮到信用風險,我們對低等級信用債券依然謹慎。」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