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元英雄文天祥就義處的文丞相祠,有他種植的一神樹

位於北京東城區府學衚衕的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現存大門、前殿、後殿等建築。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700多年前文天祥寫下的《過零丁洋》中的詩句。

文天祥是宋理宗寶祐四年丙辰科進士第一(狀元)。文天祥從浙江到福建、廣東與張世傑、陸秀夫等繼續抗元,於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元軍俘獲,擄至大都(今北京),關在兵馬司土牢中。他在這裡寧死不降,並寫下了凜然正氣的詩篇《正氣歌》,不久在柴市(今北京東城區府學衚衕西口)英勇就義。

文天祥歷來是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愛國英雄的典範,受到人民的愛戴。

Advertisements

朝廷把祭祀文天祥列入祀典,每年春秋兩次,由順天府官員主持祭祀儀式,同時重修了祠廟。到明萬曆年間規格進一步提高。此後,嘉慶、道光和民國年間都不斷對祠堂加以修繕,保存至今。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讓按察副史劉崧主持將當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擴大改建成文丞相祠。當時把柴市一帶改為「教忠坊」,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教忠坊」石刻就嵌刻在祠堂正殿的西壁上。

佔地面積600平方米的北京文天祥祠,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堂屋內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貴文物。如明《宋文丞相傳》石碑、清《重修碑記》石碑及《宋丞相信國文公像》碑等。

院內牆上刻有文天祥的正氣歌,並有一棵棗樹,為文天祥親手所植。

至今都無法解釋的是,這棵棗樹向南傾斜,與地面形成45度角,人們稱之為「指南樹」。「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與文天祥的這句詩遙相呼應。

Advertisements

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后1984年對外開放。1992年被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