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掛科流浪10年不敢回家:是傳統教育的畸形產物?

近日,爆出一則新聞:2006年建寧縣的小葉,以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浙江大學,在浙江大學學習物理專業。大學二年級,臨近放假時,突然給家裡打電話,宣稱買不到火車票不能回家了。

但實際的情況是:小葉大二下學期的考試中,有幾門課掛科了,因此不敢回家,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所以編造了自己買不到火車票的借口,躲避回家,而這一躲就躲了10年之久。

看到這則新聞,我相信很多人內心既有對小葉和他父母的同情,也充滿了崩潰和不能理解,怎麼好端端的一個大學生就這樣了?

這真的是因為傳統教育的教育方式的過錯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小葉高中時期是一個尖子生,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他的內心自尊心很脆弱,在縣城內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到了浙江大學這樣的名校才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內心的落差感悠然而生,凡是贏得起輸不起的人,也就很難有所成就。

第二點,家庭教育的原因:他的父母從小到大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關乎家庭未來的重擔都抗在了他一個人身上,這對於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很重。

其次,小葉的心理素質、心裡承受能力較弱,考試掛科說白了並不是什麼大事,更何況還是在大學,掛科本身就是常有的事情,既然自己還年輕,學校又給了你重新補考的機會,為什麼要選擇流浪街頭呢?

再者,高中時期學校對學生看管的很嚴,到了大學之後,不再有人管了,社會的誘惑又接踵而至,一些學生經不起誘惑就回沉迷遊戲不能自拔,自毀前程。

最後,一個初中畢業的人在外10年都能賺錢養活自己,為何一個浙大的學生卻要流浪10年而不選擇工作呢?應試教育從沒有教會我們生存能力。

所有的這些原因加起來,最後成了小葉流浪街頭的根源,那這其中又有多少原因是和傳統的教育有關呢?傳統的教育對小葉的流浪負有一定的責任,但並不是全部。

這個社會的氛圍同樣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我們的高中老師多多少少都說過:到了大學你們就輕鬆啦。殊不知大學同樣是用來學習的地方,這樣一個錯誤觀點在社會中普遍的傳播,這反而害了這些孩子。

而學生們,他們還要受到來自親戚朋友的壓力,學習沒學好,有何臉面回家呢?尤其是農村,唾沫星子就能把孩子淹死,最後孩子就可能寧可選擇逃避。

孩子是這個社會的未來,更是國家的未來,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不單單是傳統教育的原因,改變還需要多方的努力。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