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二戰蘇德北頓涅茨河戰役

歷史是不可重複的。然而,後人反思歷史時,卻往往能從歷史的縫隙中找尋到新的所在,能逐步揭開一些前人留下的難解的謎。戰中,蘇德斯大林格勒大戰,最終的失敗者當然是德軍,但問題在於,德軍數10萬受困人馬,明明有機會逃遁,卻為何心甘情願困守原地數月不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的思路又一次返回歷史,返回與此次圍殲德軍有關的解放烏克蘭北頓涅茨河戰役。這次戰役,蘇軍趁德軍的死守,一舉突破北頓涅茨河防線,對德軍的全面反攻從此開始

一、疑團解時終會解

蘇德戰爭結束后的1952年,斯大林在辦公室與大將崔可夫在起探討二戰中蘇德戰場的一些疑點問題。「您說說看,崔可夫同志,您是怎樣想的,1942年12月我們能將曼施坦因集團放進斯大林格勒,在那兒把它同保盧斯一起收拾掉?」

Advertisements

其實,當初在斯大林格勒交戰中,崔可夫就考慮過這種可能性。因為他們不能不考慮到曼施坦因的部隊突向保盧斯部的可能性,也就是解救被圍部隊的可能性。而且,敵「頓河」集團軍群完全有可能晚些時候突至斯大林格勒。也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就是敵人解救出保盧斯集團軍后,就不再會給他們機會把他們關起來了。

斯大林與崔可夫當時清楚地知道的一點,就是就合圍本身來說,天衣無縫的合圍在軍事史上並不多見,更不會一再重複。他們非常明白,他們決不能冒這個險,即把德軍從斯大林格勒放出去。但會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即曼施坦因的部隊突入斯大林格勒之後,給被圍部隊補充兵力,給他們帶來得救的希望,並鼓動他們與解圍部隊一起衝出合圍圈呢?如果這樣的話,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兵力將會長久地被牽制住。而消滅這樣一個龐大而兇猛的集團,不但很不容易,而且也要拖延時間。

Advertisements

於是崔可夫把心裡的這些想法都告訴了斯大林但斯大林卻在想另一個相關問題,不等崔可夫進一步解釋,他又自言自語道「如果被合圍的是驚慌失措的膽小鬼,那麼,他會立刻放下武器,甚至不去查實一下是否有突圍的出路;如果被合圍的是兇狠的敵人,那麼,他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戰爭史上很少有敵人被合圍得水泄不通的例子。許多統帥都曾試圖把敵人合圍得天衣無縫但為什麼沒有成功呢?他們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同庫圖佐夫未能合圍拿破崙一樣。沙星亞歷山大曾要求庫圖佐夫合圍並分割法國軍隊,庫圖佐夫未能做到這一點僅僅是因為法國人的逃跑比庫圖佐夫的追擊快得多。而對於斯大林格勒會戰後眾將帥要求崔可夫繼續包圍其他德軍斯大林進一步解釋了這一要求的錯誤性:

第一,斯大林格勒戰役后,德國統帥部不會等著他們去對他們的無論哪一個集團的側翼實施突擊或封上合圍圈,在這之前它已急急忙忙地使部隊擺脫被合圍的危險,同時退出他們的領土。

第二,德國士兵對斯大林格勒戰役記憶猶新,不願再陷入合圍。如果士兵不想陷入合圍,那不管什麼樣的合圍,他總是能突破出去,或者及時地撤退。剛一發現合圍,德國士兵就放棄陣地撤退,再次讓出他們的領土。」

時過境遷,德國後來的歷史學家以及諸如曼施坦因那樣的一些為失敗而悲嘆的回憶錄的作者們,總是不考慮某些無可爭議的因素,隨意歪曲事實。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一些部隊被合圍,他們被全部、徹底地殲滅了。而紅軍從合圍第6集團軍開始,在它所實施的歷次進攻戰役中,全部地殲滅了敵人的5個集團軍,儘管他們沒有被合圍。這5個集團軍是在野外條件下,在他們有一切可能實施廣泛的機動、並有足夠的彈藥和技術裝備作保障的各個戰役地區被擊潰和殲滅的。這一切便有力表明,問題不僅僅在於合圍。

即使曼施坦因最終突破了斯大林格勒大包圍圈,保盧斯的集團軍也在他們的合圍圈中打開了一個缺口,難道就能改變南面的局勢、改變第6集團軍的命運嗎?不能。德國的一些軍事學術理論家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請看E·梅倫廷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德方第6集團軍的覆滅已成定局,現在什麼東西也挽救不了保盧斯。即使出現某種奇迹使希特勒同意保盧斯突出合圍的嘗試,即使備受折磨、半飢半飽的部隊能夠衝出了俄國人的合圍圈,他們也沒有運輸工具,能夠經由被冰層覆蓋的大草原,撤退到羅斯托夫。集團軍將像拿破崙的士兵從莫斯科向別列津納河撤退時那樣,會在行軍中覆滅。」

因此,正確的思路應是,希特勒是有意地、純粹從戰役和戰術的目的出發,把保盧斯集團留在合圍圈中,「因為被圍的第6集團軍可以牽制崔可夫數個集團軍」。確實,希特勒贏了時間,他從高加索的包圍中爬了出來,他把崔可夫大量兵力牽在伏爾加河,推遲他慘敗的時間,以便用全部力量作垂死掙扎。

事實上,崔可夫集團軍是在非常狹窄的地帶上進行了150多天的防禦戰。當時,部隊指揮員和司令部參謀們制定了一整套非常明智的戰術決策,他們已習慣於在狹小的地方行動,而現在,當面臨要進入野戰陣地;要通過不是幾百米、而是幾十公里的區域;還要強渡江河障礙;要指揮營和團穿過田野、高山峽谷;不言而喻,

他們已考慮過這些。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每次崔可夫都把自己當做一個團長,來檢查自己適應這種變化的能力。在這裡,我們不能不提及崔可夫過去的戰鬥經歷。那是1919年,在車裡雅賓斯克交戰之後,被擊潰的高爾察克部隊不戰而退,渡過托博爾河,其速度之快,簡直無法追趕。崔可夫指揮的步兵第43團,因為在歷次戰鬥中屢立戰功,被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授予榮譽革命紅旗。

不久,部隊越過烏拉爾之後,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望無際的西伯利亞大平原。高爾察克退過托博爾河以後,依靠各城市的富家子弟和哥薩克,補充了自己的部隊,他認為這些人將會同紅軍作堅決的鬥爭。時高爾察克順利地在哥薩克人中間進行了招,組建成一個軍,轄15個團。他們依靠美、英法、日的支持,簡直武裝到了牙齒而紅軍的幾個團征戰近1000公里,人困馬乏,衣衫益樓。彈藥、特別是炮彈嚴重不足。下面的這個事實或許能有力地說明當時的困難:方面軍從中央要了4萬雙樹皮鞋和包腳布。

奪取了葉卡捷琳堡和車裡雅賓斯克之後,東方面軍改組成兩個方面軍:土耳其斯坦方面軍,由M·B·伏龍芝指揮,下轄第1和第4集團軍;東方面軍,由B·A·奧爾德羅格指揮,下轄第5和第3集團軍。第2集團軍轉隸南方面軍。阿津的步兵第28師、第7師和第21師的一部,隨集團軍調走。崔可夫同志的團留在東方面軍。這些師調往南方面軍是因為鄧尼金的集團軍已對莫斯科}構成威脅。

東方面軍得到的裝備和彈藥越來越少,糧食供應更無著落。

未完待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