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風景

     如果一年的時間太長,那麼一天總可以吧,去感受逝者如斯的不舍晝夜,去體會光陰流轉的不可抗拒,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仄、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些曾經代表著時間的名字,終於也不可避免地湮滅在時間的長河裡,誰還記得它們在西周時就已經出現。你若有心,依稀可以從先秦的古籍中鉤沉出它們的往事。那時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有十時辰制、五時辰制、百刻制等,最常見的還是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而在那個過於遙遠的年代,人們對時辰的稱謂也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以此類推,十二時辰才才基本定型定名。

Advertisements

     可是時光,無論用什麼名字來稱呼你,也無法喚回你前行的腳步。如果我能用十二個時辰來走遍中國,那麼夜半,我會在四明山的古村望一輪明月;雞鳴,我將到薩嶺河的峽谷迎一陣曉風;平旦,我要去霞浦的海邊盼一抹晨曦;日出,我想在黃河的第一彎等一次朝陽;食時,我爬上禾木村的山坡看一縷炊煙;隅中,我走進南潯的小蓮庄對一牆樹影;日中,我會到寧海的古鎮逛一座老宅,日仄,我路過湘西的土司城遇一朵雲彩,哺時,我深入烏蘭布統的草原追一種光影;日入,我要去騰格里的沙漠等一回日落;黃昏,我坐在納木錯的湖畔醉一片晚霞;人定,我想為運河邊的人家點一盞燈籠……

     難道真的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不朽的時間?其實無論我們是否在行走,時間永遠是走在我們之前。哪怕藏起所有的鐘錶,哪怕忘記所有的時辰,都無法阻止自己的第一道額紋與第一根白髮。曾幾何時,我們將不再敢開門看滿院的月光,更驚怯於破曉的雞鳴,只會憑著直覺去追逐那些稍縱即逝的影子,可是空間上再遙遠的跋涉,也趕不上時間的一個回眸,該來還是會來,該去依然會去,但是我知道她永遠在前方靜靜地看著,或許等到生命盡頭,或許直到天荒地老。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