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古代中國十大猛將之一。

冉閔於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后被追謚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謚號。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生活在五胡十六國時代的歷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卻如流星般閃耀十六國史的夜空。在中國歷史上,冉閔同樣也是個飽受爭議的人,向來就引起歷史愛好者之間對立的爭論,一邊是讚美、歌頌,一邊是唾罵、疑惑,到底冉閔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殺胡令》文中提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姦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餘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餘萬。」

如果沒有「五胡亂華」,沒有冉閔,古代中國的北方大地會變成什麼樣子?從文中我們可以發現其描寫的大量胡人屠殺、吃人的行徑讓人感到震驚,這樣的內容看上去似乎是從一個晉朝漢人的角度來敘述國讎家恨。更是激發了漢人對胡人的不滿情緒。

冉閔立國僅三年,沒有一個月不與眾胡聯軍大戰,死者不計其數.有史可查的冉閔殺人記錄有:冉閔攻打胡酋張賀度,斬二萬八千首級;斬匈奴劉顯帶的胡羯軍三萬餘級等。由於冉閔的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幾百年的的鮮卑北魏的史學家把冉閔大罵一頓。雖然在史書上沒有幾個人為冉閔正義直言。並未被史家列為十六國之一。

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如果當時不是民心所向,哪裡會有那麼多百姓支持冉閔。如果沒有大臣的支持,為什麼在他失敗后沒有人投降敵人,而是自縊。

冉閔要求各胡退出中原,各還本土,各胡路上相互殺掠,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止二三,造成數百萬人死於途中,冉閔的做法造成了十六國時期的一次最大動蕩,但是也避免了北方漢族被消滅的危機。

今天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五胡亂華」時期的血腥與殘暴以及我們漢民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難,從大義上來說他功大於過。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