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近20000的書真的貴嗎?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以前我一直覺得不以為然,但是近一年的學習和感悟告訴我,也許,這是真的!以前不管是看小說還是看其他類的書,總覺得現在的書真TM貴啊,買不起,買盜版也可以,反正便宜就好!但是自從開始買正版書,開始訂閱各類付費欄目、付費VPN、付費聽音樂、付費京東用戶……總之在享受了各類可以通過付費來省時間、提高體驗的商品和服務后,總有一種打通了任督二脈的感覺,但是又處於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直到今天,偶然打開京東,看到了羅輯思維上架的一本書——《文藝復興三傑》——的羊皮卷版本后,突然豁然開朗了——書和知識有本質的不同。

到底什麼是書?

圖書,通常在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的集合。書通常由墨水、紙張、羊皮紙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在書脊上組成。組成書的一張紙稱為一張,一張的一面稱為一頁。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狹義圖書的概念也在擴展,製作書的材料也在改變,如電子格式的電子書。

Advertisements

這是維基百科上的解釋,看來很複雜很繞口,但是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書是知識的載體。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了:因為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都是一次野蠻對文明的進攻,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把這個野蠻人教育為人,而不是長得像人的猿類!而書籍在這個過程中,就充當了傳播介質的作用,當然,教師的作用也不可替代(也許教師已經多次拯救了我們),這個我們以後再說。正是因為有了書的存在,一些偉大的發現和偉大的思想才能夠從遠古或者不遠的過去傳播到現在,進而讓我們現代人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迭代、演化,導致新的理論的發現、科學的進步亦或是文化的進步。

你要的教師拯救地球的故事:地球不是人類監獄,而是一個特區

Advertisements

既然書這麼重要,那麼書不應該是無價的嗎?為什麼還會有不同的價格呢?便宜的就幾塊錢,有些幾十塊,有些上百塊、幾千塊、上萬塊……這怎麼解?難道是書裡面的知識價值不一樣?就拿我今天看到的這本《文藝復興三傑》來說吧,平裝本才300多,而羊皮卷本居然「高達」近20000(原諒我實在沒錢,所以用了高達這個詞),這合理嗎?

書的價值

合理嗎?合理嗎?(重要的事情問三遍)我覺得合理!

本質上所有的書里的知識都是相同價值的,都是無價的;但是它的載體——書的價格必然不一樣。我們先不說經濟學里的它因為成本的不一樣,所以價格不一樣;僅從書對於買書者而言有用與否一點來看,就可以理解這個問題。一個普通中學生的物理課本才幾十塊錢,如果他把牛頓三定律學好了,知道拐彎時速度的快慢決定了他是否會跑出公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並且在拐彎時及時的把速度減了下來,平安回到了妻子和女兒等待的家中,那麼這本十幾年前他用過的課本就是他的生命和他家庭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他每次上課都睡著了,高中畢業了課本還是新的,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真的只值書的價格,頂多在加上個多年的通貨膨脹(據說我國是3%),但,那又怎樣呢?連命都沒了,還在乎這個幹啥!

所以,書的價值≠知識的價值,知識的價值≠實際體現的價值。

很多人很喜歡那句話:道理懂得很多,但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事實真是這樣嗎?什麼才叫懂道理,鄙人覺得所謂懂道理:是這個道理能夠在你的生命中體現出來,也就是你把道理用到了平時的踐行中,只有這樣才稱之為懂道理,不然頂多也就是個能背誦道理而已。書亦是如此,書裡面的知識都是等價的,沒有價值區分,要是讀書者能夠把書中的知識用到了生命中,我們稱之為「內化」,才能說學到了書中的知識,體現了書的價值。不然,書也僅僅只是書櫃里的一個多頁的裝飾品而已!

所以,300多的和20000的書本質上也沒有區別,對於購書者來說,假如通過這本書,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亦或是給子女奠定了一個審美基礎,今後培養出了一個藝術家,那麼300和20000就沒有多大區別,硬要說也只是數字大小的區別而已!

生活都是相通的,正如喝茶的人常說的「茶無好壞,適口為珍」一樣,書也沒有好壞,能夠改變自己行動或思想的都是好書,你覺得呢?

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套裝共3冊) [羅輯思維]

¥368 京東
購買

這是平裝的。

文藝復興三傑(羊皮卷3冊)《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琪羅》 [羅輯思維]

¥19998 京東
購買

這是羊皮卷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