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物誌|第1期: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關於醫藥的起源,有一個「神農嘗百草」的神奇傳說。「神農」因發明農耕技術而得名,是我國歷史上伏羲之後、黃帝之前對華夏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被列入「三皇」。

又有傳說他在山中採藥時獲得一隻奇獸「獐獅」,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百蟲,各種藥性可通過觀察其臟腑、經絡而一目了然,后因試服劇毒「千腳蟲」而死,至今還有中藥店供奉「獐獅」,民間也有「葯不過獐獅不靈」的說法;

還有說神農本身就是玲瓏玉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能夠看到,百草在身體內各行哪一經、有何藥性、治何疾病一清二楚,天長日久就制定出人體十二經脈和寫成《神農本草經》,而且他能化解從口進入體內的毒素,但終因嘗試了有劇毒的斷腸草而中毒身亡。

Advertisements

神話傳說畢竟帶有傳奇和演義色彩,但「神農嘗百草」是有確切的文獻記載的,西漢《淮南子·修務訓》(公元前140年左右)說:「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能大家對此也會有所懷疑,一個人怎麼可能「一日而遇七十毒」還能活下來呢?其實這裡說的「一日」,指的是一「天干」(約36天),36、72是古代「天干地支」曆法和時令中的常數,一般情況下不是確切的數字,而是具有文字修飾性質的習慣用語,「一日」與「七十」對比使用,不能按字面意思機械地理解,而是說在較短時間內很多次中毒,這是中國語言在修辭上的獨特和神秘。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為患者創造聯結,了解更多中醫學習,敬請微信搜索「中醫家」公眾賬號

Advertisements

考古研究發現,距今7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已經有稻穀、小米和石斧、石鐮、石鏟、木鏟、骨鏟、骨鋤、木耒、木杵、石磨盤、石磨棒、陶器等,反映了人類從游牧到定居、由漁獵到農耕的過渡和轉變,一般認為這一時期就是神農時代。

在神農時代這個由遊獵向農耕過渡的時期,生產力還是比較低下,人們在採集野果、種子和挖取植物根莖過程中,由於飢不擇食,自然會誤食某些有毒植物而發生嘔吐、腹瀉,甚至會引起昏迷和死亡,也會因食用某些植物而使原來的中毒癥狀得以緩解。

通過無數次口嘗身受、實際體驗,逐步認識到哪些植物對身體有益、有治療作用,哪些有害、有毒副作用,進而有意識地加以利用,這就是早期植物葯的發現。

由此可見,「神農嘗百草」是有社會基礎的,「神農」無非是從蠻荒走向農耕文明時期時我國勞動人民的化身,「嘗百草」反映了我國古代先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認識藥物並逐步積累經驗的歷史過程,「一日而遇七十毒」則說明人類在發現藥物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神農制耒耜,種五穀,嘗百草,定藥性,被後世尊奉為農耕之祖、醫藥之神,許許多多神奇的故事至今仍廣為傳頌。其嘗百草的傳說,可以說是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醫藥的真實寫照。

主 編:陸 翔

責任編輯:蘇雪貞

美術編輯:朱麗莉

全球中醫會議/培訓整體解決方案的領航者,了解更多中醫學學習、交流培訓,可應用市場下載「中醫家」,黃煌、李賽美、吳雄志等眾多名師在線交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