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方法學脈診,教不會你算我輸!

今天#中國國醫節#,「國醫」也就是「中醫」,是我國「國寶」之一。

我國脈診病症有兩千多年。1564年李時珍依靠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撰寫了《瀕湖脈學》,介紹了27種脈象,1637年李中梓在《診家正眼》一書中又增加了疾脈,所以近代多論述28脈。

為了能讓脈象學研究向客觀化、標準化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者開展了脈象學及脈診客觀化的研究,應用脈搏儀記錄脈圖,然而進展非常緩慢,主要是因為圖形變化大、命名尚未統一、不便於記憶、原理研究不夠深入。

近30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脈象客觀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國在脈象信息客觀化、定量化、規範化方面得到了重大的進展。

研究者把指面感覺歸納為九種脈象指感信息特徵:脈位的深淺、脈幅的大小、脈力的強弱、脈波的形態、脈勢的虛實、脈道的形態、脈搏的頻率、脈搏的節律和脈體的長短。不同的脈象實際上是九種特徵信息的不同組合。

Advertisements

這九種脈象指感信息特徵,對應的是脈象圖波形的振幅、周期、角度、面積、時值。

接下來就是對脈象圖波形的科普時間啦。

▲脈圖振幅和時間間期測量

脈圖是脈管搏動的軌跡,綜合了心臟射血活動和脈搏波沿血管樹傳播途徑中帶的各種信息,每個拐點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T0表示的是一個脈波的周期;

A點是脈象圖的主波,H1是主波幅度,反映左心室射血功能和大動脈的彈性;

B點是重搏前波,H2是重搏前波幅度,反映動脈血管彈性和外周阻力狀態;

C點是降中峽,H3是降中峽幅度,反映血管阻力大小;

D點是重搏波,D點到C點之間的水平高度,也就是H4與H3之間的差值是重搏波幅度,反映血管的彈性。

脈搏波曲線和基線所圍成的面積是脈圖面積。脈圖面積正比如心搏輸出量。

Advertisements

心肌收縮力、射血速度等因素對收縮期主峰的波形起了重要作用,外周阻力的增加同樣會影響脈圖收縮期的形態。主動脈彈性與外周阻力變數結合,決定了舒張期壓力波下降的速率。動脈彈性還反映了血管壁的軟硬度對脈搏波傳導速度的影響,從而使重搏前波發生變化。

因此,根據不同的脈象圖波形的振幅、周期、角度、面積、時值的特徵,可以判斷出具體的脈象

舉個栗子。

比如滑脈,角度小於25度,振幅大於2.0mW,中取並脈率在61~89次/分。

澀脈,脈率低於58次/分,振幅小於1.1mV。

濡脈取脈壓力小於75g,振幅在0.4~0.9之間,並且浮脈象圖振幅大於中和沉取脈象圖的振幅。

有木有覺得這樣省事很多?!

儘管現在脈象已經得到了定量化和標準化了,實現了中醫脈診客觀化,然而市面上大多數的脈診儀都是給醫生用的,大多數不太懂中醫的吃瓜群眾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判斷自己的脈象,就算得出脈率是多少,振幅是多少,吃瓜群眾卻還是不懂對應的脈象是什麼,有什麼用。

那麼問題來了,吃瓜群眾要怎樣才能得知自己的脈象是什麼,從而判斷出自己的病位呢?

無論你是吃瓜群眾還是吃面群眾,用#中醫脈象智能手環---玉脈#,你在家都把脈,還能得到精準的個性化中醫健康管理。

玉脈手環採用石墨烯感測器模擬把脈,纖薄的石墨烯能迅速捕捉到脈搏跳動,發生形變並轉化為高度穩定一致、細節明顯的電訊號輸出以用於分析。

玉脈手環底部凸起的感應區,模擬的就是醫生的手指,將其對準手腕關口脈處,通過石墨烯感測器感知人體脈搏波,模擬中醫把脈的過程。纖薄的石墨烯能迅速捕捉到脈搏跳動,發生形變並轉化為高度穩定一致、細節明顯的電訊號輸出以用於分析。

手環通過手機藍牙連接 App 傳輸感測器信號,同步顯示和採集脈搏波,上傳雲端與資料庫的標準波形進行模式識別。同時配合癥狀問卷,能得到更精準的分析結果。

完成整個測量之後,APP 上會根據你的脈象、心率及 18 種病位和病性、個人體質的綜合分析,給出健康分數,評估你的整體健康情況,推送中醫健康解讀和對應的藥茶推薦。

玉脈手環體積雖然比脈診儀的小,價格也比脈診儀便宜很多,但它的準確度卻不遜於脈診儀。玉脈團隊在研發過程中募集了數百志願者及幾十名中醫教授、專家、醫生等共同評測,將手環分析結果與人工把脈做比對,結果顯示玉脈的準確率居然達到 85% 以上!

這高準確度依賴於前面提到的石墨烯感測器,以及其中醫標準化資料庫。

玉脈的中醫標準化資料庫是由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花費 10 年,帶領打造而成的。這個資料庫提煉了古今中外的中醫文獻研究等,採集海量數據並進行標準化演算法的深度開發。通過對手環採集的脈搏波上提取 17 個參數進行分析,精細程度和工作量遠遠超過人工把脈的操作,成為手環精準度的實力支撐。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

玉脈手環有如此剽悍的配置,價格卻不高,旨在讓更多老百姓在家也能把脈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玉脈手環現在主要是針對女性群眾,未來還會延展到更多的人群中,將中醫標準化的優勢真正貫徹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讓普通群眾也能更多與生活中的健康養生息息相關的中醫知識,讓中醫的寶貴財富獲得新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