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紫光手電筒檢測熒光劑了 因為根!本!不!科!學!

最近准媽媽小J因為一隻手電筒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這隻讓她輾轉反側的手電筒是花了19.9元在淘寶購買的,據店主說可以用來檢測寶寶用品中是否含有熒光劑,該店鋪的月銷量已經將近30000隻,其中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媽媽或者准媽媽群體。

「熒光劑啊,致癌物!不檢測一下能放心嗎」小J用這隻紫光手電筒檢把全家上下都照了一遍,她發現不論是海淘的,還是國產的,都有藍紫色的反應!「就比如這個嬰兒紗布,我花好幾百海淘來的,還是英國喬治王子御用的呢,御用的居然也有熒光劑。」不光是為寶寶準備的衣物,家裡的洗手液、洗衣粉、寶寶的洗衣液都被測出了「熒光劑」。頓時,小J整個人都不好了。。。

紫光手電筒能檢測熒光劑?別鬧了!

自從前兩年「熒光劑」突然「躥紅」,紫光手電筒也跟著火爆起來,成為「母嬰必備」,准媽媽在給寶寶囤貨時一定要做的一項功課就是自測熒光劑。從衣服到玩具再到洗滌劑,只要能跟寶寶挨上邊兒的,都得拿來「照一照」。稍加留意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用品居然都「不合格」,這其中還包括很多知名品牌。熒光劑已經泛濫到這個地步了嗎?我們的寶寶還有安全可言嗎?

其實很多准媽媽都陷入了一個誤區。熒光反應≠熒光劑,這是兩碼事。如果有看過美劇《犯罪現場調查》的准媽媽可能會有印象,劇里的探員會拿著一台紫外線燈來檢查床單上是否有精斑,作為體液,精液是有熒光反應的物質,但你不能說精液中含有熒光劑。 同理還有維生素E、水楊酸(護膚品里常見的成分,所以別再照面膜了),部分紙尿褲中的吸水樹脂,很多類似的天然成分都是會呈現熒光反應的。如果你無法通過紫外燈辨別哪個是熒光反應,哪個是熒光劑,那還是不照為妙,免得因噎廢食,白白自己找彆扭。

熒光劑致癌?拋開劑量談毒性,這是純純的耍流氓!

看到這肯定有不少准媽媽坐不住了,難道就放任熒光劑不管嗎?它可是致癌物啊!為了這篇稿子,小編還真去做了一些功課,查了一些文獻和資料。從目前來看,沒有一個科學且權威的文獻明確肯定熒光劑能致癌,反而小編看到的說法多是,熒光劑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化學物質。仔細想一想,看到熒光劑能致癌這種說法,可能多數是在買面膜的夥伴的朋友圈吧。小編還看到過更勁爆的!

其實,熒光劑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很多日用品中都會添加熒光劑,用它來實現增白的效果,比如白色的紙張、白色的衣物、白色的塑料製品等等,因為工藝中很難把它們做的非常白,所以添加少量的熒光劑就能實現很好地效果。所以一般商家即使添加,也都是微量合規的,應為大量添加會改變產品的外觀,你看了就不想買了。。。所以歐美從未禁止過添加熒光增白劑,國內的熒光劑恐慌也著實讓人摸不到頭腦。有實驗室背景的人都知道,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紫光燈只能看到熒光反應,而並不提示熒光劑是否超標!況且,熒光劑在安全性上跟食鹽是一樣的(科學數據),半致死量幾乎等同,大概是50g。問題是誰會一次性吃50g熒光劑呢?把全家的衣服都吃了,也未能湊夠50g,所以安全劑量的使用都是安全的。如果要說熒光劑的危害,就是可移性熒光劑,而這個比例是極其低的。所以不要在琢磨什麼致癌的問題了,熒光劑倒是可能會對敏感肌膚造成刺激,在意的准媽媽可以不選擇純白的衣服和用品。

比起熒光劑,紫光燈更危險好嗎!

比起熒光劑,准媽媽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紫光燈的危險。眾所周知,紫外線燈主要是用在醫療消毒領域的,人的眼睛長期在紫光燈下,會對眼角膜和晶狀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輕則會出現灼痛和不適,重則可能會畏光、流淚,甚至傷及眼底。對於家中的准媽媽或者小寶寶來說更是危險。慎用!

渠道安全比不靠譜的自測靠譜多了!

既然紫光手電筒不靠譜,那准媽媽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檢測寶寶貼身用品的安全了?其實,小編倒覺得與其使用這種效果不靠譜還可能誤傷自己的手電筒,不如相信品牌和質檢。雖然也出過不少漏子,但是絕大部分正規品牌的產品還是安全的。很多淘寶上的三無產品,雖然號稱無熒光劑,紫光燈測不出熒光反應,但還可能出現甲醛超標的問題。甲醛的危害可遠高於熒光劑!所以,准媽媽們在囤貨時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對寶寶物品中甲醛風險有困惑的媽媽有多少,收藏本帖,並留下你的困惑。如果大家都感興趣,小編再開貼細扒~

(選自辣媽幫APP/孕期頭條 編輯/小滷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