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是紅燒肉嗎?東坡肉的來歷

編撰:史遇春

我對菜的了解不多,很早就聽說過「東坡肉」,一代文豪,出名到連菜也跟著他沾光,真是少見啊!

關於東坡肉的名字,大家日常都能聽到的紅燒肉,據說就是東坡肉的別名。另外,滾肉、東坡燜肉也是東坡肉的其他叫法。有人說東坡肉是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如果紅燒肉是東坡肉的別名,那麼,東坡肉可以說是咱老百姓的日常菜了。

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而且各地的做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先煮后燒,有的先煮后蒸,還有的直接燜煮收汁。但是,正宗的東坡肉,在主料和造型上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

東坡肉的歷史,最早的發源地是江蘇徐州。據說,東坡肉的原型是徐州的回贈肉。回贈肉是徐州的「東坡四珍」(據說其他三珍為: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之一。

Advertisements

話說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蘇軾到任不久的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高達二丈八尺。蘇軾身先士卒,親荷畚插,率領軍民築堤抗洪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擊退了洪水,保住了徐州城。

抗洪勝利后,全城百姓歡欣鼓舞,對這位新知州十分感激。大家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前去謝恩。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后豬肉后,他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一起抗洪的百姓。百姓吃了這肉之後,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的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Advertisements

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期間,蘇軾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

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一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蘇軾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大家就抬豬擔酒來拜謝。蘇軾收到后,便讓家人將肉做成紅燒肉,然後分送給民眾食用,大家吃后無不稱奇,把蘇軾送來的肉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