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袁盎,殺死晁錯的罪魁禍首

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國由於不滿朝廷的削藩政策,起兵叛亂,叛軍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浩浩蕩蕩地向關中殺來。而這個晁錯,正是削藩的關鍵推動者。

晁錯(前200年 - 前154年)

此時的漢景帝雖已派遣周亞夫和竇嬰領兵抵禦叛軍,但仍覺心中不安,尤其是對於吳楚「誅晁錯」的要求猶豫不決。原來在景帝還是太子時,晁錯曾先後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等官職,經常與景帝在一起討論時局政治。晁錯能言善辯,善於分析問題,深受景帝的賞識,當景帝即位后,更是平步青雲,擢升內史,景帝對其可謂言聽計從。況且削藩本身並沒有錯,這也是景帝極力想做的事情,只是沒想到操之過急,逼反了諸王。

就在景帝遲疑不決之時,忽聞袁盎求見,說是有退敵的妙策。這袁盎曾在吳國做過多年的丞相,對吳國的情況了如指掌,景帝聞得袁盎求見,自然召見。袁盎入殿拜謁已畢,景帝立刻詢問道:「吳楚造反,君意如何處置?」袁盎用餘光看了看殿內,見晁錯在場,便答道:「臣有一計,定能平亂,但軍機不便與外人知,還請陛下屏退左右。」景帝命左右退去,唯晁錯仗著恩寵,未曾離開。袁盎見晁錯仍在,暗暗著急,又向景帝面請道:「今臣所言,事關機密,無論何人,不宜知曉。」景帝見晁錯在場,也是不悅,便讓晁錯退下,晁錯這才悻悻離殿。

Advertisements

袁盎(約前200年 - 前150年)

袁盎四顧無人,這才低聲對景帝說道:「臣在吳時,常聞吳楚有書信往來,此次反叛,無非說是高帝子弟,應各有封土。偏偏出了個賊臣晁錯,肆意削藩,欲剷除劉氏子孫,所以人心不服,舉兵西向,志在誅錯,求復故土,並無他意。若陛下誅晁錯,歸還諸侯被削之封地,七國必然罷兵,又何須調兵遣將,大費周章呢。」

景帝想到袁盎身居吳相多年,且並不知道他是有心加害晁錯,便覺他的話有幾分可信。此前晁錯曾建議景帝帶兵親征,讓他留守長安,景帝那時便已起疑,此時聽了袁盎的話,更覺錯有歹心,煞是可恨。便對袁盎說:「若吳楚肯罷兵,我亦何惜一人,不謝天下!」於是景帝聽從了袁盎的建議,將晁錯腰斬於市!

漢景帝劉啟(前188年-前141年)

Advertisements

這袁盎到底和晁錯有何仇怨,竟要至晁錯於死地呢?原來晁錯仗著景帝的恩寵,性高氣傲,目中無人,常常頂撞朝臣,他與這袁盎也不和睦。更甚者,當袁盎辭吳歸朝之時,晁錯偏說他私受吳王財物,應該治罪,最終將袁盎免官,貶為庶人。此次吳楚連兵叛亂,晁錯又舊案重提,說袁盎與吳楚必有密謀,欲殺袁盎,最終多虧有人說請,晁錯才作罷。後來此事傳到袁盎耳中,袁盎豈肯放過他!便有了前文袁盎惡語殺晁錯的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