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理論:從馬斯洛需求說人性與營銷

臨床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論」大家都不陌生,簡單地說,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

從最基礎的生理需求(生存需求,食物、水、空氣、住所和性),一直向上,經過:安全需求(秩序、穩定、保護)、社交需求(喜愛、朋友、歸屬感)、尊重需求(地位、威望、自尊)、到達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

這個理論恰到好處的解釋了人性,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解釋了人性的本質:慾望。

無所不在的慾望催生了無所不在的需求,未被滿足的慾望催生了未被滿足的需求。慾望可以被克制、被緩解、被暫時滿足,但永遠不會得到完全的滿足。

這種穩定的、永遠不會被完全滿足的人性慾望,成為營銷人研究消費行為的基本出發點。不斷地深入了解和定義拆解「慾望」概念的過程,就是營銷人對人性不斷深入了解的過程。

所以,理解人性,事實上就是理解慾望本身。讀懂了消費者的慾望,你就找到了消費者購買衝動的一半原因。畢竟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有限與無限之間,構成了基本的衝突。

沒有新衣服,想要新衣服;有了新衣服,想要新鞋子。

肚子餓了,想吃炒飯;有了蛋炒飯,想要紫菜湯。

沒有肉,想要肉;有了魚,要熊掌。有了一個熊掌,還想要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熊掌……

沒有包,想要包;有了包,要名牌包。有了一個名牌包包,還想要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名牌包包……

之所以消費者還沒有把整座商場搬回家,那是因為還有價格和金錢作為限制因素,不然你別想讓櫥窗里的漂亮衣服和戒指存在時間超過1分鐘。

所以說:人性的本質就是慾望,人性是慾望的集合。

那麼從營銷的視角來看這個理論的實際應用的話,桃源悟道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1、需要是有層次的。

這個理論假設個體在高層次需要出現之前,先尋求低層次需要的滿足,長期未被滿足的最低層次的需要能夠激發個體的行為。

換句話說,就是「衣食足而知榮辱」。

當然,慾望是永遠無法完全滿足的,在達到一定程度和一定時間上的滿足,就可以緩解衝突帶來的不舒服感受,並聚焦於更高層次的慾望。但從需求層次的角度來說,越是底層的需要未被滿足,它們就越容易佔到統治地位,越容易成為消費者的主要衝突。

舉個現實的例子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意識的改變,一定程度上,「自我實現」成為了當下年輕人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成分之一。

然而,無數抱著「自我實現」夢想的年輕人來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時,又不得不面對「夢想」和「現實」的發差所帶來的巨大痛苦,因為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以住房為例,永遠高漲的房價成了很多年輕人談之色變的數字。雖然租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基本的勝利需要,即「住所」的需求,但是「穩定住房」的需求卻始終得不到滿足,這所對應的正是他們的「安全需要」。

在追尋「自我實現」的道路上,不得不剋制和忍受「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衝突,這種長期忍受和不安全感,帶來的則是巨大的壓力。而壓力、不安全感、高級需要和低級需要之間的碰撞,都給這些人帶來了巨大的衝突。

2、慾望是什麼,身份就是什麼。

慾望即角色。你的動機是什麼,決定了你可能採取的行為是什麼,你的行為是什麼,則決定了你是誰。

無論是廣義上的人,還是我們常說的消費者,當我們用一個需求的框架去審視他們的時候,既可以從他們的行為中推測出他們的慾望,同時又根據他們的慾望得出他們是怎樣的一個人。

無病無災,有房有車,長期掙錢不為花只為存,說明這可能是一個追求安全感的人;

旅行和讀書更大的意義上是在自我認識和探索,是一種自我實現;而千里迢迢到了他鄉,不為體驗只為打卡拍照,線裝書買了一大堆,在家裡裝了好幾個書櫃,顯然受到尊重這個時候比自我實現更迫切;

如果一個人進了餐館,菜端上來了不吃飯,先拿著手機拍拍拍,那恐怕她在生理需要上一般不會遭遇什麼衝突。所以,說她是「社交驅動」比概括她為「生理驅動」可能更接近市場真相。

3、市場細分和廣告訴求的對照框架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之所以受到營銷人員的廣泛使用和依賴,不僅是該框架能夠更合理地分類和解釋人的慾望是什麼樣的,同時還提供給市場人員一種工具,用於進行廣泛的市場細分和廣告訴求活動。

這是需求層次理論最實際的應用。

還是上面吃飯的例子。

在沒有吃的,或者吃不飽的時候,我們尋求吃飽,這是強烈的勝利需要,是我們的生存所必須。這個時候,生理需要佔據統治地位,吃飯是頭等大事。不恰當地說,這是一個賣方市場,不用給食物打廣告,也會供不應求。

當我們可以吃飽的時候,這個衝突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緩解了,但需要仍然存在,「好不好吃」也可以看做是生理需要的一種。但有的人可能就沒那麼在乎了,比起好吃來說,安全衛生更重要一些。那麼,就有了最基本的市場細分和廣告訴求。

當市場上大多數餐廳,口味和衛生都達到一定的標準,想要做得再好可能就非常困難了,同時消費者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在所有餐廳都能得到基本滿足,那可能更高級的需求就有了:

聰明的老闆擺一個私密的卡座,給小情侶;設一個燈光明亮的包廂,給一大家子;門口雇個師傅烤個串,大廳裡面備著啤酒,給來聊天的朋友,去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

更有想法的老闆門口擺一大玩具,店裡搞點小花活,一盤菜擺的時間比做的時間還久,你都不忍心動筷子,上來以後「咔咔」先用手機拍一堆照片發朋友圈。還有的老闆,魚塘提供給你,菜地提供給你,雞鴨豬圈也可能有,甚至再配一個教做菜的師傅,你要來幾個人來幾個人,想吃啥自己做,不會做我再教你,社會需要、自尊需要都要兼顧。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