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之盟事件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來源

據說在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後患病,宋太祖不離,親侍湯藥。但杜太后的病情並未好轉。自知臨終的杜太后召趙普入宮,草擬遺旨,並問一旁的宋太祖:「可知你何以得天下嗎?」宋太祖啜泣不斷,無法應答。杜太后再問,宋太祖才止淚答道:「兒臣之所以得天下,是受父親與母親的庇蔭。」杜太后說:「並不是這樣,是因為後周的皇帝太過年幼。假使後周有年長的君王,你又怎麼能得到天下呢?切記,在你死後要將皇帝寶座傳給你的弟弟,由年長的君主來治理天下,才是社稷的福氣。」太祖哭著說:「不敢不從。」杜太后遂命趙普,將方才的對話內容都記下,寫成一封誓書,並命人藏在金匱之中,這就是金匱之盟的由來。

Advertisements

爭議

金匱之盟這個說詞,解決了宋太宗取得帝位的合法性問題,宋太宗很是感激,召見趙普說:「人誰無過,朕不待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矣。」封普為梁國公。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宋太宗逼宋太祖之子趙德昭自刎身亡,太祖次子趙德芳離奇病死,后宋太祖的另一個弟弟趙光美,亦遭流放而死。

金匱之盟在宋太祖時代,人所未聞,又恰好可幫助宋太宗獲得即帝位的合法性,事實上宋代時宋太宗弒兄登基的「燭影斧聲」說已大行於世。時至今日,後代學者大多考證,其為宋太宗命趙普助其偽造。且杜太後去世之時,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已十餘歲,富於春秋,隨即成年,根本不會出現「後周世宗遺下七歲的後周恭帝」之局。1940年代鄧廣銘、張蔭麟等論證金匱之盟為虛構,影響至今,成為最普遍的說法。但近年也有學者質疑虛構說,如施秀娥、王育濟、何冠環。

Advertisements

有學者認為,杜太后不可能知道宋太祖什麼時候死,也不可能知道宋太祖死時其兒子有多大,因此不可能提前預知幼子登基。如果真有金匱之盟,趙普應在宋太宗登基時拿出,而不是多年以後,因此金匱之盟為虛構。由於盧多遜迫害趙普本人及其妹夫、兒子,因此趙普決定重新任宰相報復盧多遜,而此時宋太宗的權力不穩,因此當年反對宋太宗即位的趙普此時用金匱之盟作為條件,支持宋太宗,換取宋太宗支持他報復盧多遜。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