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的孔子?好德的孔子?

談戲集賢賓 主雅客來勤

張小九

中文教師,文化批評專欄寫手,戲曲愛好者。

孔子一生除了「子見南子」外,沒有什麼艷遇的故事。「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短短几句,讓人充滿想象,子見南子,成為千年疑案。

民國時代,各種解放思潮方興未艾,對於那些朝氣蓬勃的「時代之子」們,時間彷彿重新開始了。林語堂那出「獨幕悲喜劇」,發揚「我注六經」的精神,大膽創新。劇中孔子、子路一併拜見南子。南子風情萬種談古論今,提議創辦一個「六藝研究社」,更開導孔子「飲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義,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得著這河源滾滾不絕的灌溉,然後人生能暢茂向榮。」孔子已意識到「如果我不是相信周公,我就要相信南子的。」於是不得不做出痛苦的逃生決定:「離開衛,非離開不可。」林語堂就這樣把孔子從神壇之上輕鬆扯到人群之中。

每個時代的文藝作品,都必然展示時代的精神氣息,北方崑曲劇院最新力作《孔子之入衛銘》,是久違崑曲舞台的「末本」大戲,亦是知名老生演員袁國良加盟北昆后的第一部大戲,羅周執筆編劇、曹其敬和徐春蘭擔綱導演,呈現出的另類孔子,又是什麼樣的全新面目呢?

孔子,袁國良飾 © 王崇瑋

5月28日晚,上海大劇院演出了《孔子之入衛銘》,該劇是當代崑曲新創劇目中為數不多的以老生行當為主的劇目,也是第一次讓孔子大賢出現在崑劇舞台上。

戲的開頭是孔子過河時聽到耳熟歌聲,原來是故人衛國大夫彌子瑕,而這時,距離孔子周遊列國的漫漫征途的始發站衛國,已十六年。

孔子,袁國良飾 © 慢哥

戲劇進入第一場叩苑,世子蒯聵以「哀猿」寶弓「敬獻」衛靈公,恰巧「空中傳來雁鳴之聲」,衛靈公年老力衰,幾次三番,拉不開弓,蒯聵奪弓而射,正中頭雁,衛靈公伸手索弓,擲弓於地。

衛靈公感嘆「夫子欲伸大志,只恨來晚!寡人老矣、老矣……」,從而引出各自的理想和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輔明君、行仁政、興禮樂、養百姓,雖可嘆故土青蠅多惑主,料想得驥足得展在衛朝」;衛靈公、太子蒯聵的慾望是「如何開疆?怎生拓土?如何運籌?怎生用計?如何避害?怎生趨利?」孔子用「德義禮」回答,得來的質疑是『真傻假傻』。衛靈公年老,不堪長談,建議孔子見南子。

孔子,袁國良飾 ; 彌子瑕,王琛飾 © 王崇瑋

戲劇進入第二場見姝。孔子遲疑見還是不見南子,「欲不見辜負了主家美意,欲相見則又怕有損清名。欲不見衛朝中棲身不穩,欲相見免不得物議紛紜」。想起自己離開魯國,拋家棄子,來到衛國都城,「只欲輔弼明主、行仁布義,豈可忌憚流言,裹足不前?罷罷罷!」在猶豫不決中讓人觸摸到真實孔子。

南子邀孔子進簾內,孔子回「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倒是有趣,南子出簾。孔子與南子交談中得知世子年少勇悍,乾等「老頭兒不死」心焦意煩,衛公、世子水火不容。所以將朝政委付於南子,互為牽制,結果是:「南子負累,苦不堪言;二者兩虎相爭,恐傷無辜;三者人心紛擾,無益於國。思來想去,此事須得靜靜悄悄,及早了斷。天幸夫子來此。」

孔子,袁國良飾 ; 南子,邵天帥飾 © 王崇瑋

孔子理想的解決衝突是「來日見駕,我當勸解恩仇,使棄舊怨」;而南子認為「怎奈舌尖不如指尖!」之後拿出黑紅棗子一盤。言黑棗有毒紅棗無害,要孔子在宴會中進獻給他父子,至於孰紅孰黑,全憑孔子,「從此國無二主,妾得安閑,夫子功高,當為相國!」以相國之位利誘孔子,孔子回「道不同,不相為謀!」。南子轉而威逼孔子吃掉黑棗,孔子說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便吞掉黑棗,沒想到是南子「久聞夫子方正賢德,聊以試之」,試出孔子一脊樑冷汗、一肚皮悶氣,感嘆「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南子,邵天帥飾 © 王崇瑋

戲劇進入第三場驚宴。衛公與世子各自釀了毒酒交託孔子,欲借孔子之手以毒死對方。沒想到衛靈公、世子百般推脫,最後毒酒到了大賢孔子之手。南子驚嘆夫子危矣,「見孔丘坦蕩欲飲,不由我心焚眉顰。鬼蜮事偏誤君子,忍見他身入泉冥?一句話救彼性命……」。南子欲替孔子擋了此酒,衛靈公急止,最後南子的侍女貿兒挺身代飲身死。

頓時宮廷上劍拔弩張,一場腥風血雨似乎就在眼前,但是在南子的「巧言令色」中,一切化為無形。孔子擊鐘悲慨貿兒之死,南子嘆「慾壑難填,舉世紛爭」,孔子提議衛靈公與世子以射箭定成敗。

蒯聵,史舒越飾 © 王崇瑋

戲劇進入第四場嘆弓。彌子瑕替衛公與世子比箭,世子威脅要他箭射衛靈公。孔子感覺到世子催彌子瑕快快射箭言語中透殺機,打了個比方,「來此路上,見著螳螂一頭、粉蝶一隻,俱陷蛛網。二者合力,擊殺蜘蛛,掙身而出。蝶兒正待飛去,怎奈……」。彌子瑕道出:「昨日公子夜訪微臣,勸臣於校場之上,射殺主公!」。衛靈公和南子欲斬孽子,孔子以「為普天下忠孝信義、仁心善念、君臣父子、禮樂衣冠,備下了埋之葬之的七尺棺」勸諫,衛靈公最終將世子流放,永世不得還朝。孔子選擇離開了衛國。

孔子,袁國良飾 © 王崇瑋

最「靈」的還是尾聲,十六年後,孔子再遇彌子瑕,感嘆離衛之後:「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思想起來,唯在衛之時,小有所為。」看似完美的結局。但在十六年後,「蒯聵流徙多年,賊心不死!今他外引趙宋之師,內結奸佞之徒,禍亂國政,已破衛都!衛公外逃。南后殞命!」。孔子愛徒子路「路本可避亂遠走,卻返身回都,直迎叛軍,守義而死!」。

仁義將這場衝突推遲了十六年,而最終還是以慘烈的悲劇收場。不禁讓人想問:衝突的解決,除了武力,就無解了嗎?說仁說義,世人掩口哂笑,仁義終究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王道怎敵霸道?理想怎敵慾望?禮義怎敵名利?

孔子,袁國良飾 © 王崇瑋

然而,思想者終究不能辜負時代的暗夜,《孔子入衛銘》褪去聖人的外衣,以深沉的思考代替評判,以矛盾的豐富性來儘可能地呈現一種理想的時代境遇。可以說,這部《孔子入衛銘》最創新之處,是以「仁義」的失敗,來證明「仁義」的存在。當彌子瑕用江山板蕩、白骨成山來質詢「仁義」真實存在時,孔子卻擲地有聲地申辯:「如果天地間沒有仁義,我心中怎麼會有?」

編劇羅周的哲學深度正在於此:「乍一看,孔子在衛的努力,全然失敗了!換言之,六百餘字的尾聲,將之前萬餘字的『宣仁講義』一筆抹倒。我這麼寫,因為『正義必勝』並非劇本想表達的主題,更不是孔子真實的命運。孔子之偉大,不在於他秉持的學說被廣泛接受、推行,而恰恰在於那是令人『高山仰止,心嚮往之』的所在,甚至是個難以抵達的所在。」

「誰謂山高,一屐臨之。誰謂河廣,一葦渡之。河廣山高,胡云不忌。」這種深沉的嘆息,在悠悠的古琴聲中,迴環往複。這是中國式的孤往精神。在一個被慾望吹脹的時代里,這也是思想者的大音,向世人昭示:夜愈暗,星愈明。

白晝之光,又豈知夜色之深?

⊙京朝雅韻⊙

北方崑曲劇院上海藝術周

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6/4 19:15《紅樓夢》上本

6/5 19:15《紅樓夢》下本

主演 翁佳慧、施夏明、朱冰貞、邵天帥

版權:本文為【中華戲曲】微信公眾號原創文章

文:張小九(來稿)

如需轉載請聯繫主編微信【339410986】

歡迎關注【中華戲曲】微信公眾號,搜索【zhonghuaxiqu】即可關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