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解:中庸真正的魅力在這裡(下)

Advertisements

最後再提一點,修身與治國是統一的。

其實古代諸子百家的每一種學說里,修身的最終目的都是治國。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人的現實性,他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以及這個社會該怎樣才是最好的,這在儒學里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大家都知道,儒者都是在追求一種有意義的人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那就是去博愛,達則兼濟天下。那怎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去實現博愛呢?在儒家看來就是去治國,去當公務員,去當一方的長官。這樣才有可能為更多的百姓謀福利。這也是古代的思想家把修身與治國聯繫在一起的根本原因。修身的根本目的在於治國,在於去讓更多的人獲得幸福。

當然把治國當成兼濟天下的唯一原因是片面的,這和時代的局限性有關。其實達可以有很多途徑,政治是其一,還有經濟,文化方面。無論在哪個領域,你修身了,你獲得了成就,都可以兼濟天下。

Advertisements

但治國者要修身,這是亘古不變的正確命題。因為他牽一髮而動全身,他關乎著太多百姓的利益與幸福。所以當下的公務員選拔培養制度,是不是應該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呢?

而作為修身的最高境界,中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治國。這從中庸強調的和字就可窺一斑。中庸講究中節,就是要尊禮;禮就是憲法制度,國家的政治信仰;那麼中庸就是要維護國家的和諧、秩序與安寧。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真誠了,你才能達到中庸;中庸了,你就尊禮了;尊禮了,你就和諧了。真誠,中庸,禮,和,這四者是統一的。

您認為中庸能否服務於和諧社會? (單選)
0
0%
非常重要
0
0%
沒有一點作用
0
0%
作用不大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孔子奔走疾呼中庸的原因了。因為在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了,社會沒有秩序了,不和諧了。

卷四、卷五講的就是中庸之於修身,之於治國的這些問題。至於卷三,其中都是些包含中庸的句子,是中庸的外在表現,應該算是對中庸的一些概述吧,對了解中庸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再補充一點就是,篇中有很多《詩經》里的句子,這是因為在古代《詩經》應該算是一部法典了吧。作者是想在這裡面,用這些句子充當自己論點的論據罷了,但多少會有斷章取義之嫌,希望大家能看到這一點。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不要嫌其多餘,抑或認為下面的翻譯是多餘的。因為經典還是有其經典的語言與魅力,它是無法替代的,所以我也儘可能地保留其原始的語言,也希望大家能對《中庸》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了解孔子與儒者的良苦用心,了解我們民族的精粹。

中庸萬歲!

中華萬歲!

閱讀《〈中庸〉解》上篇、中篇,請點擊下方鏈接

《中庸》解:為什麼說中庸是和諧社會的文化源頭?(上)|國學

《中庸》解:再說儒學是一種宗教信仰,孔子是會生氣的(中)

到這裡,對《中庸》的整體解讀也算結束了,接下來小游會分句、分段地詳細地解讀《中庸》,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下期再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