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這是《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而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一定是因為正氣已經虛弱了。

今天我想學習學習中醫學都有哪些典籍,簡單的了解一下,朋友們也可以看看,了解下,我也是簡單的學習下。我並不是專業的中醫醫生,只是學學基礎。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許多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託名為黃帝。全書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各81篇。

《難經》又名《黃帝八十一難經》,是對《黃帝內經》中81個疑難問題的解答,相傳作者為秦越人(扁鵲)。

《傷寒雜病論》成書於東漢末年,作者為張機(字仲景),是我國第一部臨床學專著。現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Advertisements

《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漢代,託名神農所著,為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書中收載藥品365種,系統地總結了漢代及漢以前藥物學理論知識。

晉代王叔和編撰的《脈經》,是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

晉代皇甫謐編撰的《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隋代巢元方編撰的《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

唐代孫思邈編撰的《備急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國最早的方劑學專著,又堪稱我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

北宋錢乙著《小兒葯證直訣》為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詳細論述了小兒生理、病理特點,開創了臟腑證治之先河。

宋代陳言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提出"三因學說",是對宋代以前病因理論的總結,對後世病因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Advertisements

金元時期的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對中醫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人尊稱"為金元四大家"。

明代吳有性(字又可)著《溫疫論》,創"戾氣"說,對溫疫病的病因有卓越之見。

明代葉桂(字天士)著《溫熱論》,闡明了溫熱病發生髮展的規律,創建了溫熱病的衛氣營血辨證理論。

清代王清任著《醫林改錯》,改正了古醫籍中在人體解剖方面的某些錯誤。創立了多首治療瘀血病證的有效方劑,在中醫學氣血理論方面頗有建樹。

20世紀30年代曹炳章主編的《中國醫學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醫學大乘的巨著。

中醫的歷史悠久,還有許多典籍巨著,我只是簡單的寫一寫,學一學,真心希望有朋友能因為看我的文章而學到一些東西,能關注中醫。我會堅持寫下去,也希望大家能讀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