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中醫外科鼻祖,藥物麻醉先驅

華佗(約145-208年),又名旉,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傑出醫學家。曾遊學於徐州一帶,通曉各種經書,精曉內、外、婦、兒、針灸等科,尤其精於外科、針灸。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他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人,並創作出「五禽戲」,后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著有《青囊書》、《枕中灸刺經》等多種醫書,可惜均佚。

一、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華佗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民間醫生,他醫術高超,為很多病人解除了痛苦,被譽為神醫。直到今天,人們仍用「華佗再世,手到病除」,或者是「華佗再世,妙手回春」這樣的話來稱讚醫術高明的醫生。

華佗像

關於華佗的生平事迹,主要見於陳壽的《三國志》和范曄的《後漢書》,這兩部正史中在方技傳和方術傳中都有《華佗傳》。正史中對於華佗的家庭背景,學醫經過等都無記載,也沒有醫方傳世。

華佗學醫的故事,主要見於民間傳說。他7歲時父親死了,由於家中貧困,母親讓他去學醫,他父親生前一位姓蔡的好友是位醫生,母親讓他前去拜師學醫。華佗進城找到蔡醫生,說明了來意。蔡醫生有些猶豫:不答應吧,別人會說他「人死絕交,對友不義」;答應吧,不知他聰明程度如何,是否適合學醫。這時,正有幾個徒弟在院子里採桑葉,高處的桑葉采不著。

蔡醫生問華佗能否把高處的桑葉採下來。華佗便叫人找來根繩子,繩頭拴塊小石頭,只見他使勁一拋,繩子拋過枝條,高處的樹枝被壓下來,他順手就把桑葉採下來。蔡醫生又看見兩隻羊斗架,各自兇猛地頂向對方,誰也拉不開。蔡醫生問華佗:「你能把這兩隻羊拉開嗎?」華佗說好吧,他抓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兩側,羊一見到草,顧不上斗架了,直奔鮮草而去。蔡醫生見華佗確實聰明,便收他為徒。

華佗曾跟蔡醫生學醫,勤奮刻苦,吃苦耐勞,深得師傅賞識。一天,蔡醫生對華佗說:「你已學習一年了,認識了不少藥草,懂得了很多草藥的藥性,以後就跟師兄學抓藥吧!」

華佗當然高興,可在藥鋪里,師兄們並不把他看在眼裡,一桿戥秤在師兄們手中傳來傳去,就是沒有人傳給他,他連秤都摸不到,談何抓藥!華佗也鬱悶,知道師兄們對他留了一手。他知道,把這事告訴師傅,等於給師兄們告狀,就得罪了師兄們;不說,則永遠學不會抓藥,師傅早晚會說他沒長進,不是學醫的料。

范曾國畫華佗像

華佗想了幾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練手上的功夫,練就一手抓、一掂準的本領。每當別人把葯稱完包好,他就看一下開藥的數量,然後用手掂量一下藥包,感覺一下輕重。逮著機會,他就把掂量過的藥包用戥秤稱稱,對證一下。天長日久,他手上的功夫非常嫻熟了,抓一把葯就知道份量。有一次,師傅讓華佗抓藥,華佗露臉的機會來了,他不用戥秤,按方抓了葯就包好。

師傅見他不稱,覺得他馬虎混事,斥責他說:「抓藥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你隨手就抓,不管葯的份量,這不是拿人命開玩笑嗎!」華佗說:「師傅,沒問題,您稱稱看。」師傅拿過華佗包的葯,逐一稱重,份量竟準確無誤!他覺得不可思議,又開了新藥方,讓華佗再抓藥,結果還是分毫不差。師傅十分驚奇,問華佗是怎樣練出這一手準的,華佗只好如實招來。師傅暗自稱道:「華佗不但能繼承我的醫道,將來會超過我啊!」

這些傳說故事,只說明華佗聰明,但考無依據,不足為憑。

華佗曾遊學於徐州一帶,通曉各種經書,喜愛醫術和養生之學,華佗治病的一些故事,這些在正史中都有記載。《三國志·華佗傳》中記載了幾則華佗醫術神奇,手到病除的故事。

東陽縣有個叫陳叔山的人,他的小兒子2歲,得了腹瀉病,吃完奶就腹瀉,一腹瀉就啼哭,久治不愈,一天天地瘦弱下去。只好找華佗,華佗診斷後說:「他的母親懷孕時,陽氣生養於體內,未能達到體表,致使乳汁氣虛偏冷,孩子吃奶的同時,也得到母親的寒氣,所以,他不能應時而痊癒。」

華佗認為,要治好孩子的病,應該治母親的病,母親的病不除,孩子不斷奶就會腹瀉。所以,應該是子病治母。華佗讓孩子母親服用一種四物女宛丸,告訴她說,服藥10天病就好了,孩子的病不用吃藥了。果然,10天後孩子的腹瀉治癒了。

還有一則是有關婦產科的故事。有一位李將軍,他的妻子得了重病,召喚華佗去診治,華佗切脈后說:「胎兒受到傷害而不能下來。」將軍說:「胎兒確實受到傷害,可已經產下來了。」華佗說:「切脈表明,胎兒沒有去除啊。」將軍不信,華佗便告辭了。華佗走後,將軍妻子的病稍微好些,可過了一百多天後又發病了,再次召喚華佗。

華佗說:「從脈相看,夫人腹中有胎兒。先前應該生兩個嬰兒,一個嬰兒早產了,因血出過多,另一個嬰兒沒有產下了。夫人沒感覺到,接生的人也沒有感覺到,不再接生,於是沒有生產。胎兒死了,血脈不能回復,

必然乾燥附著在母親的脊背,因此造成夫人脊背疼痛。現在應當施以湯藥並針刺,這個死胎必定產下。」湯藥針刺治療后,夫人疼痛急著想要生產。華佗說:「這個死胎日久乾枯,不能自己娩出,應該有人掏取它。」果然取出一個死去的男嬰,手足完備,顏色發黑,長約一尺左右。

有一個下級軍官叫李成,苦於咳嗽,早晚不能入睡,經常痰中帶血,他找華佗醫治。華佗診斷認為:咳嗽吐血,不是肺部問題,而是腸子的毛病,因為人的臟腑是互相影響的,肺和大腸互為表裡。

他說:「您的病是腸道癰疽濃腫,咳嗽所吐出來的,並非從肺里來。給您葯末兩錢,應當吐出2升多濃血,最後要靠自己保養,一月後可以好轉,你要自己好好珍愛,一年便能康復。但18年後會有一次發作,再服用這個葯末,也會痊癒;若沒服此葯,仍舊會死。」華佗又給了李成兩錢葯末。

李成得到葯,過了五六年,李成的一位親戚也得了這種病,他知道李成還有一副救命的葯,就對李成說:「我快要死了,你現在很強健,怎麼忍心隱藏著藥物,以等待我的不幸?還是先拿來救我的命,我痊癒了,你再向華佗索要。」

李成只好給了他。李成又到了譙地找華佗,正好趕上華佗被曹操投進監獄,李成不願意在華佗危難之際再添麻煩,所以沒向華佗求葯。到了第18年後,李成舊病複發,由於無葯可服,最後死去了。

華佗治病還有一例很神奇的醫案。有個郡守病了,請求華佗去看,他認為郡守是因生了大氣致病,要治好他的病,只能讓他再生一場大氣。因為人有七情,當人受到七情之一種的刺激后,身體會產生情志反應,刺激過重,人體的平衡被打破了,就要得病,而再度的刺激,會使人體的內部恢復平衡,這樣病就好了,這就是後來的情志療法。

於是,華佗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案:他一次次地接受郡守的禮品,而拖著不給他醫治;郡守沒見過只收禮而不治病的大夫,所以很生氣。更氣人的是,華佗收足了禮,溜之大吉了,只留下一封書信,淋漓痛快地辱罵郡守一頓。郡守看完信后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

這齣戲是華佗和郡守的兒子商量好的,郡守的兒子知道真相,告訴使者不要追趕。郡守怒不可遏,血往上涌,吐了幾升黑血,奇怪的是,郡守的病漸漸痊癒了。

二、料病如神,預知生死

華佗被稱為神醫,因為他料病如神,預知生死,每次預判的都很准,都得到了應驗,所以華佗顯得非常神奇。《三國志·華佗傳》中就記載了這樣幾個醫案。

有個諸侯國叫甘陵,甘陵國相的夫人懷孕六個月,腹痛難忍,請華佗來治療,華佗察看脈搏后說:「胎兒已死了。」因為大夫不能觸摸孕婦的腹部,華佗讓別人用手摸胎兒的位置,說在左邊就是男嬰,在右邊是女嬰。那人說「在左邊」。於是,華佗配置湯藥,國相夫人喝完后,產下一死胎男嬰,國相夫人的腹痛止住了。華佗通過診脈來判斷胎兒的死活。

葉雄國畫華佗

有個叫尹世的縣吏患病,四肢不安,口中乾燥,不想聽到別人說話聲,小便也不順暢。華佗診斷說:「做一些熱食吃了試試看,如果出汗了,病則痊癒;如不出汗,此後三天內會死去。」於是立即做了熱食,吃后卻不出汗。華佗說:「五髒的元氣已斷絕在體內,他會呼叫哭泣而死。」果然如華佗所言。

鹽瀆(今江蘇鹽城市西北)人嚴昕和幾個人一起來探問華佗,剛剛來到,華佗見嚴昕臉色異常。便對嚴昕說:「您感覺體內好嗎?」嚴昕回答說:「自己覺得跟平常一樣。」華佗說:「您有急病反映在臉色上,不要多喝酒。」幾個人回去后,走了幾里地,嚴昕突然頭腦眩暈,眼冒金花,墜落到車下,人們攙扶他上車回家,第二天夜裡就死去了。

有個前任的督郵叫頓子獻,他得病已好了,他到華佗那裡診視脈象。華佗說:「你的身體還有虛症,沒有完全康復,這個期間不要有夫妻生活,如果有的話,就會發生不測,死前舌頭會伸出幾寸長。」頓子獻的妻子聽說丈夫的病好了,從百裡外趕來探望他,當晚有了夫妻生活,間隔三天,頓子獻病發,死前舌頭吐出幾寸長,與華佗說的完全一樣。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鬱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診脈后說:「您胃中的蟲子有好幾升,將在腹內形成一種腫脹堅硬的毒瘡,這是吃生魚、生肉造成的。」華佗給他準備了3升葯湯,把葯全部喝完后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陳登嘔吐不止,吐出了約3升小蟲,那些長著赤紅色頭的小蟲還會動,蟲的半身與生魚肉一樣。吐完后,陳登感覺病痛好了。華佗告訴他說:「這種病三年後還會複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果然三年後陳登舊病發作,恰巧華佗不在,無良醫診治,陳登在病痛中死去。

三、發明麻沸散,全麻做手術

華佗治病診斷準確、醫術高明,他還敢於實踐,大膽創新,他用麻沸散進行手術麻醉,成功地做了一些外科手術。在《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記載。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是華佗創製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後漢書》記載,華佗精通醫方醫藥,治病時配製湯藥不過用幾味葯,心裡明了藥物的分量、比例,不用再稱量。如果需要針灸治療,也不過針灸幾個穴位。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去的,就讓病人用酒沖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像醉酒後失去知覺一樣,毫無知覺,於是開刀后取出結積物。

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患病部位,清洗傷口及感染部位,縫合刀口後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後,病就好了,不再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腹腔手術的正史記載。所以,人們把華佗視為中醫外科的鼻祖,他是第一個做中醫外科手術的人。

《三國志·華佗傳》中有這樣一個醫案:有個士大夫病了,華佗診斷後說:「您病得很嚴重,應當開腹取疾。然而,您的壽命也就10年,這個病不能使您死,忍病10年,壽命就到盡頭了,不值得開刀。」士大夫不能忍受疼痛,堅持要去除它。華佗隨即給他做了腹部手術,病應時痊癒。但10年後這位士大夫還是死了。

華佗像

後來,華佗的麻沸散失傳了,後世很多人在不斷地尋找和研究,也出現了一些麻沸散的配方,但沒人知道華佗的麻沸散配方是什麼。

四、創五禽之戲,強身又除疾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三位弟子,皆聞名於世。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據《三國志·吳普傳》記載,有一次,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但不應當使身體過度疲勞。運動身體能使食物的營養得到消化吸收,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就如同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的道理。因此古代的仙人使用導引的健身方法鍛煉,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以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之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消除疾病,使腿腳輕便利索,可以當作導引的健身方法。身體感到不舒服時,就做其中一套戲,流汗浸濕衣服后,接著在身上抹一層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

吳普按照五禽之戲鍛煉,活到九十多歲時,仍然耳聰目明,牙齒完整堅固。

五、華佗之死,千古奇冤

《三國志》和《後漢書》在記載了華佗的事迹后,分別寫道:「太祖聞而召佗」和「曹操聞而召佗」,華佗的名氣廣為傳播,曹操知道了他的神奇本事之後召見他。

曹操召喚華佗,華佗常守在他身邊。他不是多麼愛惜華佗這個人才,而是他患有頭痛病,常為頭痛所苦惱,每當發作,他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他的膈俞穴,頭痛立刻就好。

華佗本是讀書人,以行行醫為業,當時醫生被列為「方技」,屬於「賤業」,華佗也時常「自悔」。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病情加重,就讓華佗專為他一個人治病。華佗對曹操說:「這病難於一時治好,要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壽命。」

華佗多年走南闖北,四海為家,不習慣專門伺候一個人。他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因此對曹操說:「剛才收到家中來信,要短期回家一趟。」他回到家后,推託妻子有病,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回來。曹操屢次犯病,多次寫信召喚,華佗也不回來,曹操便詔令郡縣將華佗遣送回來。

華佗自恃有才能,不願專門伺候曹操一人,就是不回去。曹操大怒,派人前往察看,並說:如果他妻子確實有病,就賜贈40斛小豆,延長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察看結果是華佗的妻子裝病,就將華佗逮捕,交付許昌監獄,經過拷問華佗坦白服罪。

謀臣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精湛,關係著別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怒氣沖沖地說:「不用擔憂,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拷問華佗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官,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怕犯法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最後把書燒掉了。

華佗紀念館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痛病沒有去除。他為自己殺了華佗找了借口,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就是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藉此來抬高他的地位,如果我不殺掉他,他終究也不會替我除掉這病根的。」

後來,曹操的愛子曹沖病死,曹操感嘆地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後悔也晚了。

華佗去世至今已1700多年了,為紀念這位神醫,安徽、江蘇等多地都建有華祖廟,江蘇沛縣華祖廟裡有一副對聯:

醫者刳腹,實別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致使遺書歸一炬;

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將厭事謗千秋。

這就是華佗的一生。

華佗

點評:

華佗是位神醫,他的神奇醫術在《三國志·華佗傳》有生動的記載,他能準確的判斷病情,預知生死,既說明他醫術了得,也反映了他的無奈,他也無回天之術。他創製了麻沸散,可開膛破肚地進行手術,這在約2000年前是很了不起的。他創製的五禽戲,是一套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有助於強身健體。但是遇見了曹操,是他人生中的不幸,終究死於曹操之手,成為一段千古奇冤。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