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的抽象美:妙思藏於胸中,巧態出於毫端

書法與文字的關係,如影隨形,密不可分,其造型可追溯到遠古的象形文字.即所謂「依類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屈」等。大篆與小篆都與自然物象有明顯的直接關係,自然與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張旭見公主與擔夫爭道而得其意,聞鼓吹而得其法。

林散之草書作品

當代書家潘伯鷹說:「一切事物的動靜狀態,都能激發引導他聯想到點畫的體勢上去」。這說明客觀物象的形勢.通過書家的觀察與聯想,能轉化為書法的點畫結體與章法的形勢。

翁方綱《徐天池水墨寫生卷》:「世間無物非草書。」郭熙《林泉高致》「自然布列於胸中,不覺見之於筆下」。唐張懷瓘說書法形象是「囊括萬殊,裁成一相」,道出了書法形象的本質。

翁方綱書法

我國的繪畫,無時無刻不在求新求變之中。我們的先民早已懂得把繪畫視為人類感情思想的闡發和人格性靈的具體體現,而不是機械的去描摹自然的外形。

Advertisements

周湧泉書法-宋·王冕《墨梅》

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就在於它將自然內容和社會內容轉化為書法藝術形態的過程,是一種最廣泛意義上的概括與抽象的過程。如前面所講,張長史言觀劍器而得神,雷太簡言聽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見蛇斗而草書長,就是藝術家對具體事物的感受和體驗。但是所有這些被體驗的具體事物和視覺事物的客體表象內容的東西,在書法作品中是見不到的。書法家只能在劍器舞動中,江水奔流中,猛蛇搏鬥中得到某種啟示,即在筆意飛動、變換、奔騰之中獲取筆頭之靈氣。

張旭草書《肚痛貼》

張旭草書《肚痛帖》把書法藝術升華到抽象點線去表現書法家的思想感情高度境界。其用筆頓挫使轉,剛柔變化,內撅外拓,干變萬化,神彩奕奕。他的字有音樂的旋律,詩的激情,繪畫的筆情墨趣,真是出神入化,揮灑自如。書法美「離象而求」的抽象性,是顯而易見的。

Advertisements

史正學書法作品《李白草書歌》

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妙思藏於胸中,巧態出於毫端」,既離象以求,又盡得自然萬有之妙。飄逸飛動的筆勢,寓剛勁於阿娜的線條之中,頗能引起欣賞者引物連類的想象,甚至不聯繫表義內容作字外之想,也能給人以生命節奏的造形美感。那動靜剛柔,舒斂虛實之類的形勢動態,本身就是一種抽象和具象互為表裡的造形意象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