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上捏脊與下捏脊的區別

很高興能繼續為大家分享健康小知識,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漢唐醫道國醫館的推拿師為大家講述了捏脊手法及功效,那麼今天呢,主要給大家講解捏脊中的推脊手法。

現在越來越多家長們都熱衷於給孩子們健康綠色的調養法,關於捏脊相信很多父母們也都已經很熟悉了,而且大部分都談的是捏脊的好處。上篇也講訴了捏脊可以疏通經絡、昇陽開胃、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所以很多家長在家時也很喜歡幫小孩捏脊,有時候效果不錯,可有時候反而會讓小朋友更加覺得不舒服。雖然捏脊好處多多,可捏脊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分為上捏脊和下捏脊(推脊),這兩種手法針對的癥狀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家長們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先辯證孩子的癥狀再來進行推拿調理噢!

Advertisements

什麼是推脊呢?

下捏脊(推脊)是從大椎穴推至長強穴,順序跟上捏脊相反,功效也是相反。倒捏脊是逆瀉督脈,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比如發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於平時保健。對於實熱症的少兒發燒,推拿完手上的穴位后加推脊至皮膚髮紅髮熱,能有效加快退燒速度。

推脊的功效操作方式

操作方式:倒捏脊則是從第七頸椎,然後向下一點一點推至尾骨尖端,每分鐘的操作次數可以做50次到100次,做這個頻率就可以。你可以根據情況自己掌握,力量不要大了,不要讓小孩感到痛苦,要讓他感到很舒適,這個力度就可以。你就反覆的往下擦,一般來講像三歲的小孩要是擦個300次到400次,為了安全你可以稍微再多一點,做到500次,但是不要再多了。這樣一般來講,發燒一次推拿大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以後,多數小孩就退燒了,這個效果是比較理想的。為了防再次反覆燒,建議家長推拿過後回家再給予小朋友泡發熱葯洗包鞏固。

Advertisements

所以有些家長帶小朋友來醫館調理,通常會看我們面對發高燒的小朋友都會採用這一手法,很多家長也都很疑惑為什麼要倒捏而不是正捏。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倒捏是具有一個清熱瀉火的功效。

上捏脊和下捏脊的區別

這兩周為大家講述了捏脊的上捏脊和下捏脊,以及適用的癥狀,有些家長可能會將其混淆!下面我們再一起回顧這兩者的區別有哪些吧。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的,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脈主一身之陽氣,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上捏脊能調動一身陽氣,陽氣升,可溫腎健脾,令脾、腎得以運化,同時,捏脊經過後背膀胱經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對腎、脾、肺都有直接影響。適合虛寒證為主的積食、便秘、腹瀉、感冒等癥狀,對於素體陽虛的孩子而言,陽氣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會增強,胃口也會變好。

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比如發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於平時保健。而對於實熱證或陰虛內熱症就不適合經常上捏脊,這時候選擇推脊才是最為適合的。否則會越捏內火越重,就很可能會出現便秘加重,口舌生瘡,盜汗加劇,晚上睡覺煩噪甚至發燒的副反應。所以家長需要辯好症,適度捏脊就好。

有的家長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覺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給孩子捏上十幾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還繼續捏,長期堅持的話反而造成更嚴重傷害。特別提醒下,因為上捏脊會加重胃火,胃強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種非常能吃並感覺吃不飽又容易食積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經常上捏脊,在食物種類豐富的今天這種孩子現在經常可以見到。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推拿方法,切記不可每日多次給孩子推拿,不然容易適得其反。按一天時辰來看,捏脊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東升,也是人體一身陽氣生髮之時,此時捏脊順應了大自然規律,效果也會比較明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