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的穩定肌群——外旋肌

來源:脊近完美脊傑號(zhuguomiaodaifu),已獲授權

人體內有兩個關節是四肢和軀幹的連接。上肢和軀幹的連接中,肩關節起著非常重要的要用,而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不僅有著其骨性凹凸結構、盂唇加深關節、韌帶的限制,還有著動態結構——肌肉的保護,那就是我們常說的肩袖肌群。而作為下肢與軀幹連接的關節——髖關節,是否也存在著和肩袖肌群一樣的肌肉群呢?答案是有的,它們就是髖關節的所有外旋肌,止點都附著於股骨大轉子上。

梨狀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六塊肌肉組成了髖部外旋肌,因為其位於臀大肌深層,這些肌肉有時被人稱為「深六」,由於位於深層,所以也承擔著穩定肌的作用。

梨狀肌很少有人缺失,大多數人的梨狀肌肥厚且體積大,少數人梨狀肌過薄且可以很小,僅附著1—2節骶骨。梨狀肌通過坐骨大孔進入骨盆,髂骨的後部將其分為前部和上部,後面是骶結節韌帶,裡面是髂嵴韌帶。一旦梨狀肌變大且充滿整個空間,就要可能壓迫骨盆里的許多神經和血管。其他幾塊深層外旋肌都位於較梨狀肌更深的位置。

Advertisements

上孖肌和下孖肌附著在坐骨中間肌側方大轉子上表面,大致與股方肌平行。

閉孔內肌通過坐骨小孔進入骨盆,在其側面,閉孔內肌纖維束聚集成肌腱,因為閉孔內肌位於上下孖肌之間,所以孖肌的肌腱也在其中。雖其附著於附近的大轉子處,但卻遠離梨狀肌肌腱。

閉孔外肌穿過髖關節囊的遠端一直到閉孔膜外表面的中部。股方肌在後方几乎將其覆蓋。

股方肌是個長方形肌肉,纖維線是平行的。附著在股骨方形結節上,在大小轉子間走行。

上述六塊肌肉都具有外旋髖關節,穩定髖關節的功能,但梨狀肌還具有幫助屈曲的髖關節外展的功能。

由於外旋肌緊張導致足外展,呈「外八字」步態,骶髂關節、臀部區域疼痛,甚至放射至大腿后側2/3。疼痛一側可能會產生浮腫,坐著或活動時疼痛加劇。也有可能累及坐骨神經,產生梨狀肌綜合症。

Advertisements

梨狀肌的問題常出現於芭蕾舞演員,因為需要持續旋轉。但因為梨狀肌在穩定髖關節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也常見於一般人群。

梨狀肌綜合征的一個原因是在坐骨大孔處梨狀肌卡壓神經血管。任何肌肉發生主動收縮和縮短時,其周長會顯著增加,從而使肌肉繃緊。縮短的肌纖維由於肌肉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肌絲髮生重疊而使肌肉本身的直徑增加,在坐骨大孔內會壓迫附近的神經和血管。其中最常見壓迫的是人體內最粗的神經—坐骨神經。坐骨神經受卡壓後會引起大腿后側疼痛和感覺異常,同時會出現足部麻木感,位置覺缺失,最終導致失調步態。

這些短外旋肌群翻卷形成一個向下的扭矩,特別是閉孔內肌,可在坐骨結節、骶結節韌帶之下形成一個直角折彎。由於閉孔內肌及其筋膜向下扭轉,可對坐骨神經產生栓系作用,從而形成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也可能在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區域被卡壓。

如果在處理短外旋肌時,疼痛放射至脊柱,一般要停止處理,因為這通常提示著神經根的病損,如果在梨狀肌處按壓可能會使問題加重。

一般患者的坐骨神經如果在這片區域被卡壓,其會存在放射至小腿的輕度麻木和麻刺感,而直腿抬高試驗結果不是陽性。在松解時,如果確定被卡壓后,通常會表現放射至小腿的輕度的麻木感與麻刺感。

髖外旋肌和坐骨神經痛聯繫非常的大,但很多時候臀小肌也能引起類似於坐骨神經痛的問題,而脊神經根性痛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所以下肢麻木是很多原因都能造成的,不能只知道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

合作投稿QQ/微信號:721786001 (←長按複製)

關注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回復「贈書」,搶贈免費好書

手機應用市場App Store

搜索「康復醫學網」發現驚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