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性傳播謬誤

文/李超

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在中國曾一度譯為「愛滋病」,因為容易造成僅由性行為傳播的誤解,現在統一譯成「艾滋病」。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指出,艾滋病對人類生命的威脅不亞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恐怖主義。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有三種: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此外不衛生的紋身、拔牙、修腳也可能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目前沒有治療方法。

高耀潔曾揭露過90年代河南省的「血禍」,經過大量的調查和反覆驗證,她認為那一時期艾滋病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不規範的賣血和輸血。2003年以來,高耀潔在國內外名噪一時,衛生部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力度,進而推進賣血和輸血的規範化。性成了艾滋病傳播的罪魁禍首。

理所當然地,控制性也成了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和最常見的手段。安全套成為預防艾滋病的終極法寶,幾乎每一個「防艾」現場都會發放安全套,甚至經常會出現「瘋搶安全套」的新聞。使用安全套「防艾」當然是有效的,但也具有誤導性。

潘綏銘教授指出,性傳播的本質是體液傳播。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需要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一是病毒攜帶者排出了體液,二是另一個人因皮膚或黏膜破損而感染。性是艾滋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通道,而不是直接原因。如今大肆宣揚的「性傳播」途徑,歸根到底也是攜帶艾滋病病毒的體液從對方破損的皮膚進入對方體內而感染的。如果性愛雙方都沒有皮膚或粘膜破損,那麼由於性交而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調查表明,一對沒有婚外性行為的夫妻,平均700-1000次性交才會使健康的一方感染艾滋病。當然這不是否定安全套的「防艾」功能——如果使用安全套,陰道性交傳播艾滋病的幾率僅為1/100000。但是如果性愛雙方有一人有多性伴侶或患有性病,艾滋病感染的概率會大大上升,因為性病導致的皮膚黏膜的破損使得艾滋病病毒很容易進入體內。

艾滋病存在母嬰傳播而沒有父嬰傳播,這是對艾滋病並非由性導致的極好的佐證。

現在艾滋病防治的誤區主要在對艾滋病的妖魔化和對安全套的過度信任。

宣傳上往往把性當成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最直接的後果是造成社會對艾滋病的歧視,同時伴隨著我們對同性戀群體的恐懼和對艾滋病其他傳播方式的忽視——如果我們認為性是艾滋病傳播的唯一途徑,我們自然就會對性以外的其他途徑放鬆警惕。實際上,不規範不衛生的醫院、診所也是艾滋病感染的「聖地」。

把安全套當成「防艾」的最佳法寶也是存在誤區的。雖然使用安全套使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但它並不是萬能的和絕對安全的。如果其中一方有多性伴侶或患有性病,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會提高。(安全套也不是避孕的法寶,存在著約20%的失敗率。)因為對安全套的過度迷信,許多「防艾」活動會出現瘋搶安全套的情況,而其他的「防艾」宣傳手冊則被棄如敝履。

我不否認艾滋病會通過性傳播,但是如果直接把艾滋病與性交、尤其是同性性交等同起來,這是不公正的。如果在宣傳中不澄清艾滋病與性傳播的關係,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