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教你如何辨舌知病,探析舌頭背後的秘密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去醫院會看見這樣一個現象。

醫生:「把舌頭伸出來,啊……」

患者:「啊……」

舌頭是中醫看病的主要身體部位之一,舌苔的變化是中醫辨別疾病的方式之一,舌苔多少、舌苔顏色等等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舌頭的奧妙吧!

1、中醫看病時為什麼要看舌頭?

中醫觀察舌頭診斷疾病,稱之為舌診。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觀察舌質的形態、顏色和舌苔厚薄等方面的變化,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和疾病的深淺輕重。人體臟腑的經脈都循行到舌,當臟腑發生異常變化時會通過舌質和舌苔的變化反映出來(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邊屬肝、膽)。

知道了舌診的重要性,我們來了解一下和我們息息相關的舌頭吧!

2、舌的結構

舌表面覆以粘膜,內有舌肌,組織結構可分三層。粘膜層、固有層和肌層。

(1)粘膜層:舌粘膜層通常分四層,由淺向深為:角化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基底層。

(2)固有層:位於粘膜層下,由結締組織構成,其間包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舌腺管等,可見到少量淋巴細胞,在舌背部的固有層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真皮乳頭,伸入粘膜上皮層。

(3)肌層:肌層位於固有層下,由骨骼肌組成肌束,肌束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其間可見血管與神經。

3、舌與臟腑

(1)以五臟劃分:舌根主腎、命門,大腸,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間主肺,舌尖主心、心包絡,舌邊左主肝,右主膽。

(2)以三焦劃分:

舌尖屬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屬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屬下焦,下焦主肝腎。

(3)舌形色在五臟分居

白苔肺經,絳苔心經,黃苔胃經,鮮紅膽經,黑苔脾經,紫色腎經,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屬肝經。

4、舌診的臨床意義

臨床實踐證明,舌像的變化能較客觀地反映人體氣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質、病位的淺深、病情的進退,,以及判斷疾病的轉歸與預后。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作為辯證的重要依據。綜合舌診的臨床意義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判斷正氣的盛衰

(2)分辨病位的淺深

(3)區別病邪的性質

(4)推斷病勢的進退

(5)估計病情的預后

5、怎樣觀察舌象?

1、舌診觀察方法

(1)光線;充足柔和的室內自然光線,伸舌時可面向光亮處,使光線直射舌面,避開有色的牆面,窗帘等物體反光干擾。

(2)姿勢:患者座位,重病卧位亦可,自然伸舌,舌體放鬆,舌面平展,舌尖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舌體,不可過度用力伸舌,伸舌時間不應過長,可令患者稍事休息,重複觀察。

(3)順序:舌尖-舌中-舌根-舌兩邊。看舌八法:一看舌苔,二看舌質,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潤燥,六看舌邊,七看舌根,八看變換。

望舌質:主要觀察它的顏色和形態。正常的舌色為淡紅;舌色淡白多主虛寒證;舌色紅多主熱證;舌色深紅為絳舌,多主熱邪深重;舌紫色有瘀斑,多為血瘀之證。望色同時也要望形態。如舌體胖大,說明體內有痰濕水飲;舌體瘦薄,說明陰血虧虛;舌有裂紋,說明津液虧損。

望舌苔:主要觀察顏色、苔質。苔色多反映病邪的性質,如白苔主寒證、表證;黃苔主熱證、里證;灰苔里熱更甚,也可見於寒濕證;黑苔常常預示著疾病更嚴重。苔質主要有厚薄、潤燥、腐膩等變化。厚薄表示病邪的深淺;潤燥表示津液的盈虧;腐膩說明體內有痰飲、水濕、食積等。

舌質和舌苔的變化雖然各有所主,但一般情況下,兩者的變化是統一的,其主病往往是兩者結合。

6、舌的生理功能

舌有感覺味覺、協助咀嚼、吞咽食物和輔助發音的功能。舌為司味之竅聲音之機。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覺和輔助發音而表達語言。舌的味覺和語言功能,有賴於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正常情況下口中是不會有任何的異味的,齊蘇堂張麗清醫師說,如果出現苦、淡、酸、咸、辣等異味,就說明可能是五髒髮生了病變。

1.口苦

口苦與肝膽有關。《黃帝內經》指出:"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簡單的講慢性膽囊炎的患者突然出現口苦,那麼很可能提示膽囊炎有複發的可能。口苦除了提示膽囊有問題之外,還可能提示您可能存在胃動力差、食道炎等問題。這些疾患也可能使膽汁反流,引發口苦。

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壓力大、精神緊張、焦慮、失眠等也有可能引發口苦。

治療穴位:膽囊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膽經陽陵泉穴直下1-2寸;壓痛取穴。

按揉方法:將食指中指併攏,用兩隻指腹按揉膽囊穴3~5分鐘,長期按摩,可以防治膽囊炎、膽結石、膽絞痛等。

內關穴

定位:要找左手的內關穴,把左手心向臉伸出來,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把無名指放在左手橫紋上,左手的內關穴就在食指的下邊。

按揉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內關穴各50次,以按揉時不感到酸痛為佳。每天三餐前半小時按揉。長期按揉內關穴有改善胃動力及緩解壓力、舒暢心情的作用。

治療口苦的其他方法

維生素C是治療口苦的聖葯。維生素C的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化,一般說來,輕度的口苦只要服藥2~3次就可消失。即使是重度的口苦症,連續服藥3-4天也能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請及時就診。

另外在飲食上宜忌食辛辣、油煎、燒烤等燥熱之品,可多進食清涼湯水,以清涼飲食為主,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再者就是要注意情志調攝,保持心境平和,不可急躁,不可憂鬱過度,性格宜開朗。凡性格內向、優柔不決者最易成口苦症,故保持心情愉快,是防治此病的關鍵一環。

2.口淡

口淡與脾胃有關。口淡是指口中無味,多為脾胃氣虛或陽虛,或因脾腎陽虛而致胃納不佳。臨床上一般口淡的患者多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此外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

口淡與脾胃有關。口淡是指口中無味,多為脾胃氣虛或陽虛,或因脾腎陽虛而致胃納不佳。臨床上一般口淡的患者多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此外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大手術后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為這類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無味。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徵之一。

治療穴位:足三里

定位: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即為足三里。

按揉方法: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複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很方便。當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後1小時後進行為宜。

治療穴位:太白穴

定位: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

按揉方法: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按揉太白,健脾補脾的功能要強於其他腧穴。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按放在太白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複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很方便。

治療口淡的其他方法

出現口淡時,別一味靠吃味重的食物來提味,也不宜頓頓清湯白菜,這兩種吃法都會加重脾胃虛弱的程度。建議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蘿蔔、姜、赤小豆、山藥、白扁豆等,少吃甜膩、油膩之品,少吃雪糕、冷飲等助濕之品。

3.口咸

口咸多腎虛。有些中年人,常感到口中有鹹味,明顯者好象口中含有幾粒鹽一樣。中醫學認為這是腎虛津液上泛所致。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的患者。

治療穴位:太溪穴

定位:太溪穴在腳內踝后緣的凹陷當中。

按揉方法: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源頭。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裡。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按放在太溪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

腎俞穴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取定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按揉方法:雙手握空拳輕輕交替敲打腎俞穴,每日數次。也可配合做腰部的前屈、后伸活動拉伸一下腎俞穴所在的膀胱經。

治療口鹹的其他方法

注意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飲食結構要營養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於牙齒口腔健康的食物;盡量少吃含糖食品,不抽煙,少喝酒,多吃富含纖維的耐嚼食物,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於牙面及口腔清潔。

4.口酸

口酸多與肝脾有關。中醫認為,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這種情況是因為肝胃不和,以致胃酸過多引起。

常見人群:多見於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

治療穴位:公孫穴

定位: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按揉方法:公孫穴的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2次。伏案工作者,可以在學習工作時,一隻腳外翻,用另一隻腳的足跟踩壓在公孫穴上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治療口酸的其他方法

胃酸過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抑制胃酸分泌,避免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食品。除禁煙、禁酒或節酒外,消除過度緊張也很重要。

5.口辣

口辣與肺有關。口辣的患者除了覺得口中有辣味之外,還可能覺得舌頭也有燒灼感。中醫一般認為是肺熱的表現。

治療穴位:魚際

定位:在手掌,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按揉方法:魚際穴為泄肺熱的要穴。按揉時可以用左手的指腹按揉右手的魚際1-2分鐘,有酸脹感效果更佳。

治療口辣的其他方法

可以通過喝蘿蔔茶泄肺熱,具體做法蘿蔔100克,茶5克,先用開水煮蘿蔔致水沸騰約10分鐘后待用,沖泡好茶將蘿蔔水加入到茶中,即可飲用。每日數次。另外多吃點梨、銀耳、甘蔗汁都有泄肺熱的作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