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間質瘤發病率有多高?

什麼是胃腸道間質瘤?發病率如何?高發人群?在胃腸道腫瘤家族中處於什麼位置?有什麼發展趨勢?

  近十餘年來,一種新的胃腸道腫瘤――胃腸道間質瘤逐步進入大眾的視線並被重視。目前已發現,過去診斷的絕大多數胃腸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經鞘膜瘤等多種腫瘤其實都屬於胃腸道間質瘤的範疇。與常見的胃癌、腸癌等不同,胃腸道間質瘤並非起源於胃腸道的粘膜上皮,而是起源於粘膜肌層或固有肌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來源腫瘤,占所有消化道腫瘤的1%-2%。而且,在發病機制上,胃腸道間質瘤也與其他消化道腫瘤存在本質不同――大部分的胃腸道間質瘤存在特徵性的特定基因突變。該病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女發病率差異不大。雖然與胃癌、腸癌相比,胃腸道間質瘤的發病率並不高,約在10-20/百萬人/年,但是其發病率近年來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我國華東地區的流行病學統計顯示,該地區的胃腸道間質瘤發病率在全世界範圍內處於較高水平。

Advertisements

與胃癌、腸癌相比,胃腸道間質瘤有哪些癥狀?對人體的破壞性如何?

  癌是指發生於上皮的惡性腫瘤,具有浸潤性生長和容易複發和轉移的特點。胃腸道間質瘤發生於胃腸道間葉組織,局部侵襲性不如癌腫,較少通過淋巴結轉移。以前認為GIST有良惡性之分,現在發現即使很小的GIST也可能發生複發或轉移(複發或轉移的主要部位是肝臟和腹膜),故目前普遍認為它是一種具有潛在惡性的疾病。根據腫瘤大小、腫瘤部位和細胞分裂活性等指標,可以將胃腸道間質瘤的複發轉移風險分為極低、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級。其中極低及低度風險的腫瘤極少發生複發或轉移,幾乎可以考慮為良性。但是高度風險的胃腸道間質瘤術后極易發生複發或轉移,在靶向藥物問世之前,該發生率可高達40%-90%,一旦複發轉移生存時間僅為10-20個月。絕大部分的複發或轉移發生於首次切除后的2年內。

Advertisements

治療胃腸道間質瘤有哪些方法?效果如何?預后如何?

除了部分無癥狀的極小(<50px)的腫瘤,手術切除是大部分胃腸道間質瘤的首選治療方案。根據腫瘤的大小、部位、與鄰近臟器關係等因素,並綜合考慮患者年齡、全身狀態等因素,對不同的患者可採取的手術方案。通過完善的術前評估和周密的術前準備,絕大多數(>95%)的胃腸道間質瘤可以獲得根治性切除。對於一部分評估后判斷為無法根治性切除或手術創傷及風險過大的患者,通過靶向藥物的術前治療,可以達到腫瘤縮減,從而重新獲得根治性手術條件。已經發生或有術后較高可能(中度及高度風險)發生複發轉移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需要接受靶向藥物的治療。靶向葯治療胃腸道間質瘤近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相對低的毒副作用和有效的抗腫瘤活性已經使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獲益。但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葯的效果雖然很好,但仍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另外,後期靶向葯也會出現耐藥性。因此,相關專家學者建議,在服用靶向葯的同時,可配合服用一些中成藥,例如人蔘皂苷rh2,有效提高免疫力,減少靶向葯毒副作用及延長靶向葯的耐葯時間。

怎樣預防胃腸道間質瘤?什麼情況下要懷疑胃腸道間質瘤?

  由於胃腸道間質瘤起病部位較為隱蔽,臨床表現又沒有特異性,所以早期發現診斷還有一定的困難。消化道出血是一個有價值的提示信號,所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如黑便、嘔血等)均需要儘快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排除胃腸道腫瘤(包括胃腸道間質瘤和胃癌腸癌)的可能。現在臨床上遇到越來越多的通過體檢偶然發現胃微小間質瘤(<50px)的病例,目前認為微小間質瘤的發病率要遠超過預期,其中一部分可能終身穩定而不進展。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來說,過度的焦慮是不必要的,應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定期的隨訪或手術切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