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十句處世真言,感受古人修為智慧!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語出《孟子·公孫丑下》。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必陷於孤立。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二、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善與人同包括「捨己從人」和「樂取人以為善」。「樂取人以為善」是「捨己從人」的擴大和提高。「聞過則喜」的子路和「聞善則拜」的禹是「捨己從人」的典型。好品德願和別人共有,拋棄缺點,學人長處,樂於吸取別人的優點來修養自己的品德。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

四、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他們產生在這個人群中,但遠遠超出了他們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們那一群。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我們現在常說的孔孟之道,就是因為孟子繼承孔子思想並有所發展,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

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之腐化墮落,貧賤不能使之改變志向,有權威也不能使之屈服。在孟子看來,真正的「大丈夫」不應以權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心中穩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有權威的)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以道進退。

六、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聖人擔心人們不明白人倫相處之道,所以命契擔任司徒一職,教給人們五種倫理道德:父母與子女之間要親密、親切,君主與臣下之間應該講道義,丈夫和妻子之間應該有所區別,長幼之間應該有秩序,朋友之間應該講信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