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物流業的新戰場

國內物流業發展迅速,已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僅2017年上半年,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日益增加的挑戰,主要體現為物流成本占工業產品總成本高、物流管理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高、運輸中空載率高,以及行業的全要素勞動生產率低。在這個大背景下,物流業全面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迫在眉睫,而發展智能物流已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大勢所趨。

在智能化、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支持下,智慧物流已迎來發展黃金期。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智慧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巨大的市場誘惑,吸引了包括京東、阿里、順豐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快遞企業巨頭,以及車貨幫等車貨匹配企業的爭相布局。智慧物流無疑已成為投資界與企業界的新風口。

智慧物流是以物流互聯網和物流大數據為依託,通過協同共享創新模式和人工智慧先進技術,重塑產業分工,再造產業結構,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的新生態。這一概念早在2009年就由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等多部門聯合提出,並在2016年得到國家層面支持。在當年7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推進物流車輛、設施器具等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積極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等新業態。」

智慧物流實現了網路化、共享化以及遠程跟蹤控制等功能。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智慧物流可根據消費特徵提前優化布局倉儲、運輸、配送網路,為物流企業提供最科學的運輸方案,實現包裹、車輛跟網點的精準匹配,提升整個供應鏈效率。

政策與技術的助力,創造了巨大的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對於企業而言,在智慧物流這片新戰場上,實現數據化已成為制勝關鍵。有了大數據才能實現供應鏈、倉儲資源整合,推動線上線下融合。與智慧物流相關的新興技術,比如無人機、無人卡車、機器人等也將迎來爆發。預計在未來10年,這些高科技將廣泛應用於倉儲、運輸、配送等個股物流環節。

但智慧物流在高歌猛進的同時,需要警惕一些問題。比如物流信息化標準缺失,傳統監管制約發展,基礎設施不完整,自動化等核心技術依賴國外,軟硬體投入過高影響公司現金流等等。這些問題涉及到政府與企業兩方面,需要二者分工合作,通過改革與創新,來推動我國智慧物流的發展與壯大。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