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發布,《論語》被納入經典閱讀考查範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些沉澱千年的先賢經典,蘊藏著中華文明的「根」與「魂」。今天,再讀《論語》,重溫這些受用一生的哲理與智慧。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集中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蘊涵了儒家最為核心的思想。

如何讀《論語》?作者/錢穆以自由之心態讀《論語》

我勸人讀論語,可以分散讀,即一章一章地讀;又可以跳著讀,即先讀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

我們讀論語,能讀一章懂一章之義理,已很不差了。全部論語五百章,我們真懂得五十章,已足夠受用。其實照我辦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餘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Advertisements

朱子注論語在卷首序說中,復引了程子語四條。日前有數位同學手持我著來找我題字,我多錄程子此四條語中一條,「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

此條之前一條為:「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最後一條為:「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程子四條中以上引三條為更重要。

「學而時習之」是人生大道

中國傳統義理重要在講「人」,此則並非一項理論,成不成系統,合不合邏輯,或僅是一種知識。

一部《論語》,重要教人並不在知識或理論上,如云:「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若諸位要做君子,《論語》便會教你一番上達之道,但並非在教諸位去知道上古時之政治、社會、經濟等情形。

Advertisements

倘使諸位欲知古代之禮,可讀左傳;欲知古代文學,可讀詩經。孔子只講如何做人,但亦未講到人性善惡等,亦未講「天是什麼」等種種大理論。

孔子,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此後如孟荀乃至如宋明理學家,皆愛講此等大理論,但皆敬佩孔子,認為不可及。其實孔子只是「吃緊為人」。

諸位若能從此道路去讀《論語》,所得必會不同。

下學人人可能,只要下學,便已在上達路上了。

「學而時習之」並不是定要學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學,自然日有進步,此即人生大道。

當知我們每一人的脾氣、感情與性格,乃是與我們最親近者,如知識、學問等,則比較和我們要遠些。

「吃緊為人」便要懂得從和我們親近處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遠處。

這裡的智慧,俯拾即是古有雲「半部《論語》治天下」談處世

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⑤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談為人

①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② 君子恥其言而過於行。

③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④ 君子不憂不懼。

談追求

①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②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④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談學習

①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③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⑤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談交友

① 道不同,不相為謀。

②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④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