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比現今的服飾還洋氣!

清末民初,封建傳統還深深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尤其是處於附屬地位的婦女,在穿衣上禁忌很多,但有一類女性例外,那就是青樓女子。青樓女子是這個歷史時期的一個獨特的團體,20世紀30年代,僅上海的妓女總數就達到十萬餘人。她們的謀生方式使之具有較良家婦女更多的自由度,也使之必須花費心思裝飾打扮自己,以在眾多的同行之中勝出。但青樓女子也分為很多等級,只有高級妓女才有財力和「特權」去精心裝扮自己。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高級妓女是時尚舞台上翻雲覆雨的「明星」,當時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便是「男則寬衣大袖學優伶,女則倩服效妓家」。而普通的民間良家婦女,一方面鄙夷妓女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對她們產生好奇——先是好奇她們的生活,繼而好奇她們的穿著打扮,於是在鄙夷之餘也紛紛仿效。青樓女子在著裝方面具有層出不窮的想法:一會兒濃麗,一會兒清雅,一會兒著男裝,一會兒著學生裝,新奇的裝束時出時新,而普通的女子也仿效得不亦樂乎。

青樓女子的服裝款式新穎、品類繁多,有普通的襖裙、改良旗袍、日本裝、粵裝、西裝,甚至道姑裝等等。當時追求時髦的青樓女子還愛穿男裝,我們能在傳世照片中看到她們穿男裝(即長袍馬褂)的形象。在上世紀20年代曾經出現妓家一經推出新裝(妝),不出一周全市女性競相效仿的奇觀。相傳「鳳仙領」就是被稱為「民國俠妓」的小鳳仙所首創。這種領子高高豎起,不僅遮住整個脖頸,還能遮住一小部分臉頰,使穿著者的面部顯得細小而惹人憐愛,因此這種領式被良家婦女所普遍借鑒。

劉半農等所著《賽金花本事》一書中,對清末民初曾經風光無限的狀元夫人、名妓賽金花是這樣描述的——「就說我吧,除去時頭上戴一根大簪,三排小簪,每排是四根,全都是翡翠的。梳著五套頭——當時最時興的樣式——頸上掛金鏈,戴著琺琅銀表。冬天穿狐裘都是按著顏色深淺替換。我耳朵上戴的那副牛奶珠墜子就值幾千兩。」雖然著墨的主要是她的首飾,但也可以從中管窺高級妓女服飾的精巧。

民國時期,針對女裝這股風塵化的傾向,當局也做出了反映。上海《時報》1918年5月14日刊登了上海市議員汪確生致江蘇省公署的一封信——「婦女現流行一種淫妖之時下衣服,實為不成體統,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露出一尺左右,女褲則吊高一尺有餘,乃至暑天,內則穿一粉紅洋紗背心,而外罩一有眼紗之紗衫,幾至肌肉盡露。此等妖服,始行於妓女,妓女以色事人,本不足責,乃上海之各大家閨秀,均效學妓女之時下流行惡習。妖服冶容誨淫,女教淪亡,至斯已極。」但屢禁不止,由此可見高級妓女的著裝對民國女子服裝風格的影響很大。

那又是一個各趨極端的時代。政治與家庭制度的缺點突然被揭穿。年輕的知識階級仇視著傳統的一切,甚至於中國的一切。連塗脂抹粉的文明戲演員,姨太太們的理想戀人,也在戲台上向他的未婚妻借題發揮,討論時事,聲淚俱下。

一向心平氣和的古國從來沒有如此騷動過。在那歇斯底里的 氣氛里,「元寶領」這東西產生了——高得與鼻尖平行的硬領, 像緬甸的一層層疊至尺來高的金屬項圈一般,逼迫女人們伸長了 脖子。這嚇人的衣服與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稱,頭重腳輕, 無均衡的性質正象徵了那個時代。民國初建立,有一時期似乎各 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氣象。大家都認真相信盧騷的理想化的人權 主義。學生們熱誠擁護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戀愛。甚至於純粹 的精神戀愛也有人實驗過,但似乎不會成功。 時裝上也顯出空前的天真,輕快,愉悅。「喇叭管袖子」飄 飄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襖腰部極為緊小。上層階級的女人 出門系裙,在家裡只穿一條齊膝的短褲,絲襪也只到膝為止,褲 與襪的交界處偶然也大膽地暴露了膝蓋,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從 襖底垂下挑撥性的長而寬的淡色絲質的褲帶,帶端飄著排穗。 民國初年的時裝,大部分的靈感是得自西方的。

衣領減低了 不算,甚至被蠲免了的時候也有。領口挖成圓形,方形,雞心形, 金剛鑽形。白色絲質圍巾四季都能用。白絲襪腳跟上的黑繡花, 象蟲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交際花與妓女常常有戴平光眼 鏡以為美的。舶來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見一斑。 軍閥來來去去,馬蹄后飛沙走石,跟著他們自己的官員,政 府,法律,跌跌絆絆趕上去的時裝,也同樣的千變萬化。短襖的 下擺忽而圓,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寶一 般,沒有年紀的,隨時可以變賣,然而在民國的當鋪里不復受歡 迎了,因為過了時就一文不值。

時裝的日新月異並不一定表現活潑的精神與新穎的思想。恰 巧相反。它可以代表獃滯;由於其他活動範圍內的失敗,所有的 創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區域里去。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 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 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發源於滿洲的旗裝自從旗人 入關之後一直與中土的服裝并行著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婦女嫌 她們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較嫵媚的襖褲,然而皇帝下詔, 嚴厲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 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 子。在中國,自古以來女人的代名詞是「三綹梳頭,兩截穿衣。」 一截穿衣與兩截穿衣是很細微的區別,似乎沒有什麼不公平之處, 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 熏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實際情形與理想相差太 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 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政治上,對內對外陸續發生的不幸事件使民眾灰了心。青年人的 理想總有支持不了的一天。時裝開始緊縮。喇叭管袖子收小了。 一九三○年,袖長及肘,衣領又高了起來,往年的元寶領的優點 在它的適宜的角度,斜斜地切過兩腮,不是瓜子臉也變了瓜子臉,

這一次的高領卻是圓筒式的,緊抵著下頷,肌肉尚未鬆弛的姑娘 們也生了雙下巴。這種衣領根本不可恕。可是它象徵了十年前那 種理智化的淫逸的空氣——直挺挺的衣領遠遠隔開了女神似的頭 與下面的豐柔的肉身。這兒有諷刺,有絕望后的狂笑。 當時歐美流行著的雙排鈕扣的軍人式的外套正和中國人凄厲 的心情一拍即合。然而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國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 衣底下穿著拂地的絲絨長袍,袍叉開到大腿上,露出同樣質料的 長褲子,褲腳上閃著銀色花邊。衣服的主人翁也是這樣的奇異的 配答,表面上無不激烈地唱高調。骨子裡還是唯物主義者。 近年來最重要的變化是衣袖的廢除。(那似乎是極其艱難危 險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費了二十年的工夫方才完全剪去。)同 時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裝飾性質的鑲滾也免了,改用盤花鈕扣 來代替,不久連鈕扣也被捐棄了,改用嵌鈕。總之,這筆賬完全 是減法——所有的點綴品,無論有用沒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 有一件緊身背心,露出頸項、兩臂與小腿。

現在要緊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雲托月忠實地將人體 輪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裝束卻反之,人屬次要,單隻注重詩意 的線條,於是女人的體格公式化,不脫衣服,不知道她與她有什 么不同。 我們的時裝不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業,不比在巴黎,幾 個規模宏大的時裝公司如Lelong』sSchiapare lli』s,壟斷一切,影響及整個白種人的世界。我們的裁縫 卻是沒主張的。公眾的幻想往往不謀而合,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 洪流。裁縫只有追隨的份兒。因為這緣故,中國的時裝更可以作 民意的代表。 究竟誰是時裝的首創者,很難證明,因為中國人素不尊重版 權,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襲是最隆重的讚美。最近入時 的半長不短的袖子,又稱「四分之三袖」,上海人便說是香港發 起的,而香港人又說是上海傳來的,互相推諉,不敢負責。 一雙袖子翩翩歸來,預兆形式主義的復興。最新的發展是向 傳統的一方面走,細節雖不能恢復,輪廓卻可盡量引用,用得活 泛,一樣能夠適應現代環境的需要。旗袍的大襟採取圍裙式,就 是個好例子,很有點「三日入廚下」的風情,耐人尋味。 男裝的近代史較為平淡。

只一個極短的時期,民國四年至八 九年,男人的衣服也講究花哨,滾上多道的如意頭,而且男女的 衣料可以通用,然而生當其時的人都認為那是天下大亂的怪現狀 之一。目前中國人的西裝,固然是謹嚴而黯淡,遵守西洋紳士的 成規,即使中裝也長年地在灰色、咖啡色、深青裡面打滾,質地 與圖案也極單調。男子的生活比女子自由得多,然而單憑這一件 不自由,我就不願意做一個男子。衣服似乎是不足掛齒的小事。 劉備說過這樣的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是如果女 人能夠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有個西方作家 (是蕭伯納么?)曾經抱怨過,多數女人選擇丈夫遠不及選擇帽 子一般的聚精會神,慎重考慮。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髮型:民國初年,年輕女子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留一綹短髮,時稱「前劉海」。此髮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的一綹短髮。其中劉海也有遮住兩眼的,還有將發剪成圓角,梳成垂絲形的;或者將額發分成兩綹,並修剪成尖角,形如燕尾,時稱「燕尾式」。之後又風行一種極短的劉海,遠遠看去若有若無,名字叫做「滿天星」。

旗袍:如今的人們一提到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必然要提到「旗袍」。旗袍源於清朝的「旗人之袍」,清代的旗袍還分為「男袍」和「女袍」。

1929年4月民國政府公布了有關服裝的條例,正式將旗袍定為國服。其中又詳細規定女子旗袍有兩種,一種是長身旗袍,一種是短上衣和單裙。此外,民國時期流行的旗袍和清朝的旗袍有所不同,其中清朝的旗袍寬大而民國旗袍則緊身收腰、清朝旗袍內配長褲而民國旗袍則開衩露腿。而在面料、花紋上清朝旗袍以厚重織錦居多且裝飾繁瑣,民國旗袍則面料較輕薄,裝飾追求簡約。

裝飾:根據民國政府時期頒布的「著裝規定」,女子在出席公共典禮可選配以下飾品進行搭配:織錦、貂皮披肩、鑲嵌或刺繡的小型手袋、尼龍或絲質的手套、鮮花等。值得一提的是,今日許多影視劇中有打扮艷麗的民國女子手持團扇的造型,這種裝束在當時正規的社交場合中很少出現。

鞋襪:民國著裝條例規定女子出席典禮時可著「高跟鞋」。當時普通家庭的女子仍然穿著布鞋,高跟鞋是作為「小姐太太」們的飾品開始流行的。當時有諺語:「鞋愛高跟走幾遭,全憑衣服見時髦。」

民國的旗袍開衩露腿,當有人覺得穿著旗袍露出大腿會把女性的原楚曝光時,一種流行的裝飾材質料便風靡了起來,那便是絲襪。旗袍在上海灘流行的同時,也催生了絲襪的發展,同時還衍生了修補絲襪的行當。

青樓女子著裝

青樓女子的服裝款式新穎、品類繁多,有普通的襖裙、改良旗袍、日本裝、粵裝、西裝,甚至道姑裝等等。當時追求時髦的青樓女子還愛穿男裝,我們能在傳世照片中看到她們穿男裝(即長袍馬褂)的形象。在上世紀20年代曾經出現妓家一經推出新裝,不出一周全市女性競相效仿的奇觀。相傳「鳳仙領」就是被稱為「民國俠妓」的小鳳仙所首創。這種領子高高豎起,不僅遮住整個脖頸,還能遮住一小部分臉頰,使穿著者的面部顯得細小而惹人憐愛,因此這種領式被良家婦女所普遍借鑒。

民國時期,針對女裝這股風塵化的傾向,當局也做出了反映。上海《時報》1918年5月14日刊登了上海市議員汪確生致江蘇省公署的一封信「婦女現流行一種淫妖之時下衣服,實為不成體統,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露出一尺左右,女褲則吊高一尺有餘,乃至暑天,內則穿一粉紅洋紗背心,而外罩一有眼紗之紗衫,幾至肌肉盡露。此等妖服,始行於妓女,妓女以色事人,本不足責,乃上海之各大家閨秀,均效學妓女之時下流行惡習。妖服冶容誨淫,女教淪亡,至斯已極。」但屢禁不止,由此可見高級妓女的著裝對民國女子服裝風格的影響很大。

名嬡淑女著裝

民國時期是一個盛產名媛淑女的年代,歷史的底片上留下了那麼多美麗嬌媚、才華橫溢的女子的倩影。1927年,名門閨秀宋美齡與蔣介石成婚,在婚禮上所穿的那襲禮服,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款式:身穿白色改良旗袍、頭戴西式的頭紗,具有一種典雅的氣質。這種將頭紗壓在眉端的款式今天看來也許並不那麼好看,但因穿著者的緣故當時幾乎成為女子婚紗的「制服」,連卡爾登照相館的廣告標誌都是一個穿著這種款式婚紗的女子半身側影。

一代才女林徽因結婚時穿的是一款自己設計的中西合璧風格的新娘婚紗。從留下來的林徽因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她在學生時期多穿短襖套裙,成年後多穿改良旗袍、西式的呢子大衣、皮草大衣及絨線背心,這是當時名媛淑女的典型裝束。

電影明星著裝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產生,隨著電影這一獨具魅力的傳播方式在中國流行,引導女裝風格的人變成了能夠開風氣之先的明星。通過銀幕和紙質媒體,這些具有嬌媚面容、裊娜身姿的可人們的形象被大範圍地傳播。當時的著名影星有周璇、阮玲玉、胡蝶、梁賽珍、陳燕燕、王人美、陳波兒等,她們的舉止言談、穿著妝扮無一不為當時的女性所爭相仿效。

在著裝風格上,女明星們在當時是最為前衛和國際化的。她們多為勇敢接受外來文化的摩登女性,敢於穿著稍作改良的裸露部分肌膚的西式連衣裙,甚至有把露頸、露臂、半露胸的性感禮服直接「拿來」的。除了西式的禮服與泳裝外,改良旗袍也是女明星們常穿的服裝。與普通女子所穿的旗袍相比,明星們的旗袍更加講究也更為大膽,更注重裝飾效果和色彩的對比。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要了解民國這個中西方服飾融合的重要時期,必須從此時期各類女子的著裝入手。

今人總結民國女子著裝打扮特徵大致為:燙髮、旗袍、絲襪、高跟鞋。有人說,絲襪是權力的象徵,女人穿了能征服男人。而絲襪盛行,據說是民國上海灘名妓林黛玉長開衩旗袍,一抹春光一覽無餘。傳統女婦看了覺著噁心,叫警察前來管制。誰想美人輕啟朱唇:儂看見嗎?阿拉身上不是穿著長筒絲襪嗎!

民國初年中國人的著裝,據1912年3月的《申報》記載,當時出現了「中國人外國裝,外國人中國裝」,「男子裝飾像女,女子裝飾像男」,「妓女效女學生,女學生似妓女」,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現象。封建王朝的滅亡,等級制度的消除,瓦解了中國堅如磐石的衣冠體制。民國迎來了一個長袍馬褂和西裝并行、服飾開放的時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