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凝式《韭花帖》高清大圖

楊凝式(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生於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於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享年八十二歲。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后歷仕後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楊凝式生活的時代,是唐王朝走向滅亡繼之以五代戰亂的時期。宗師歐陽詢與顏真卿楊凝式書《新不虛詞》而加以縱逸,即久居洛,多遨遊佛道祠,遇山水勝跡,輒流連賞詠,有垣牆圭缺處,顧視引筆,且吟且書,若與神會。」由於他喜歡遨遊佛寺,又特別喜歡書壁,據說他居洛陽的十年間,二百餘所寺院的牆壁,幾乎都讓他題寫遍了。而各寺僧人,也以能夠得到他的題壁墨書為榮耀。為此,寺僧們見有可題寫的牆壁,就先將其粉飾一過,專等他到來。楊凝式或乘興游到此處,見牆壁光潔可愛,即「箕踞顧視」,興發若狂,乃信筆揮灑,且吟且書,直到粉壁書盡才肯作罷。這種創作方法與唐代的張旭、懷素頗有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張旭、懷素是借酒作書表演給人看,楊凝式則是為了自慰和自我發泄胸中的逸氣。楊凝式的這些題壁作品一直到北宋時期還可以看到許多。百年之後,黃庭堅到洛陽,還見到不少寺廟的牆壁上留有楊凝式的墨跡。黃庭堅遍觀之後,認為無一不造微入妙,稱楊凝式當與唐代大畫家吳道子並為「洛中二絕」。「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即是黃庭堅對楊凝式的最好評價。楊凝式有不少優秀的學生,李建中寫詩盛讚恩師的書法:「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馮道的兒子對楊凝式的評價是最高的:「少卿真跡滿僧居,只恐鍾玉也不如。為報遠公須愛惜,此書書後更無書。」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

釋文: 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 伏惟鑒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韭花帖》行楷書,墨跡麻紙本,高26厘米,寬28厘米,為楊凝式的代表作。是楊凝式在晝寢乍起,腹中甚飢之時,得以珍饈充腹之後,為答謝友人饋贈美味韭花而信筆寫下的幾行字。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文字洋溢著作者輕鬆愉悅而又高昂的熱情,蕭散閑適的心境溢於言表。其書法更是令人稱絕。楊凝式「長於歌詩,善於筆札」。這信手隨筆的書札便成了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宴所藏,有張宴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韭花帖》寬疏、散朗的布白該是其最先奪人眼目的特徵。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的空白,這在行書作品中,可謂奇特之極。然其字間含蓄的顧盼,又氣脈貫通。平中寓奇的結體則是《韭花帖》最為突出,也最令人叫絕之處。它把緊密與散落這一對矛盾統一於一體,卻沒有絲毫的牽強,反而給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覺,奇趣盎然。通篇形態宛若一個閑雅奇士,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雅逸風流,沉靜自若。散落的布白與平中寓奇的結體,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蕭散閑適的心境躍然紙上。無論是從書法本身,還是文字內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這種散淡的心境。

楊凝式把矛盾引入書法創作中,並取得了空前的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這除了他超凡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審美情趣之外,恐怕就是他現實心態的真實寫照。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楊凝式從唐昭宗朝進士及第,授度支巡官,遷秘書郎、直史館;及至五代,從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三川守到集賢殿直學士、考功員外郎,又從比部郎中、知制誥、右常侍、工戶二部侍郎、兵部侍郎等等直至最後的左僕射、太子太保,死後詔贈太子太傅,歷仕五代。這之中,他幾次尋病辭官,又幾次入朝為官。從唐末到五代,短短的幾十年,朝代數次更迭,戰亂連年,社會矛盾尖銳複雜。可以說動蕩貫穿了楊凝式的一生,註定了他的生活起伏跌宕、波瀾不盡。楊凝式無法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衝突。他希望國泰民安,因此他憑藉著自己的才華積極入世。

你可能會喜歡